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平頂山

文豪歸宿三蘇墳(4)

2013/12/7 16:10:31 點擊數: 【字體: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郟縣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劉繼增是個“三蘇迷”,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三蘇研究者,關于三蘇的著作,整整擺滿了他的一間書房。據他說,關于蘇軾為什么葬在郟縣的問題至今人們還在探討。去年,中國第14屆蘇軾學術研討會暨紀念蘇軾葬郟900周年大會在郟縣召開,閉幕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靖華作總結報告,稱通過這次大會,“關于蘇軾葬郟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那天在“三蘇墳”墓園,我和茨芭鄉的幾位同志天南地北地談論著關于“三蘇墳”的種種軼聞趣事,我問:一般名人的墓地總是真偽難辨,歷史上有人對“三蘇墳”產生過懷疑嗎?張永現說,蘇軾、蘇轍葬在這里是確鑿無疑的,眾多史書上都有明確的記載。宋、元、明三代從沒人提出過疑問。到了清朝,郟縣知縣張篤行曾經提出一個無足輕重的疑問。

    清朝順治甲申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部將吳宗圣盜掘蘇軾、蘇轍墓,結果“至底無所見”,就把墓周圍的180株柏樹全部盜走了。張篤行任郟縣知縣后,將吳宗圣抓住殺掉,然后到“三蘇墳”拜謁。這位郟縣知縣在拜謁“三蘇墳”時發出疑問:“兩先生遺骨其在是耶?何盜所伐者無所見也,古人或多智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對蘇軾、蘇轍墓的真偽產生疑問。

    “1972年,蘇墳村村民在耕作時發現了蘇轍次子蘇適(音括)與其妻子的合葬墓,徹底證實了蘇軾、蘇轍墓的真實性。”張永現一邊說,一邊把記者帶到墓園南面100多米處的一個墓冢旁,“文物部門經過考古發掘,當時在這里出土了墓志兩塊,還有尸骨和蘇適的銅制印章等隨葬品。如今這兩塊珍貴的墓志銘就保存在省博物院。”

    據資料顯示,蘇適的墓志銘上寫著“(蘇適)葬于少保(蘇轍封號)墓東南隅”,所指方位與實際相符。既然蘇轍墓是真塋,就證實了蘇軾墓的真實性,因為蘇轍葬郟,完全是其兄先葬于此的緣故。蘇轍在他的《欒城文集》里,就曾明明白白地說過:兄長蘇軾遺言讓我葬他,我和夫人約定將來也要和他葬在一起……據郟縣文物管理所的王所長介紹:古代官宦人家的墓葬,為防止盜墓賊挖掘,墓冢與墓室往往有意錯開,這種例子不勝枚舉。也許當時吳宗圣挖錯了地方,自然“無所見”。再者,張篤行任郟縣知縣時,蘇墳被盜已是兩年前的事了,張也沒有親眼看到二蘇墓被盜的情景。

    來到“三蘇墳”,不能不說蘇軾、蘇轍兄弟的感情,而最能表現他們兄弟之間深情厚誼的場景,莫過于在風雨之夜對床交談的描述。在蘇軾、蘇轍兄弟詩文書信中,“夜雨對床”的描述隨處可見。

    蘇軾和弟弟蘇轍原計劃為朝廷服務大半生以后,就告老還鄉,他們經常提到退休的打算,憧憬著一起安度晚年的日子。據蘇轍記載:他和蘇軾在出仕前,讀韋應物的詩句“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時,非常感動,就相互約定,早點退休,享受這種夜雨對床的快樂。公元1061年,蘇軾平生第一次和蘇轍分手到鳳翔赴任時(據記載分手的地點就在鄭州西門),提到夜雨相對之事:“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公元1079年,蘇轍在徐州寫了一首《逍遙堂會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約定:“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蘇軾在《滿江紅·寄子由》中也寫了這樣的詩句:“辜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蘇軾貶官黃州時,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寫下了描寫兄弟重聚的詞句:“雪堂風雨夜,已作對床聲”……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就能理解蘇軾、蘇轍兄弟的感情、志向和他們最終葬在一起的原因了。

    當地同志告訴我,“蘇墳夜雨”是郟縣八景之首,“現在這樣的深秋季節,是體會蘇墳夜雨的最佳時機!像今天這樣無風無雨的夜晚,你站在墳院里,就能體會到這種奇異的景象:院外晴空朗月,院內卻風雨蕭瑟,風雨聲時遠時近。可你仔細觀察,卻會發現風雖緊卻不吹衣,雨雖驟卻不濕襟……”

    因為要趕在天黑前下山,我是無緣體驗“蘇墳夜雨”的天籟之音了。不過蘇軾兄弟生前未能了卻的心愿,九泉之下卻“如愿以償”,難道冥冥中真有天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04-1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