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時期,“三蘇墳”不僅失于管理,而且成了侵吞掠奪的對象,陵園面積不斷縮小,柏林屢被砍伐,墳?zāi)箮缀醣灰臑槠降亍?/p>
解放后,“三蘇墳”在特殊年代也曾遭到嚴重的破壞。據(jù)當(dāng)?shù)赝局v,許多保存了近千年的古柏被伐掉用于“大煉鋼鐵”,墓園的圍墻基石被拆掉用于修造大寨田,建筑物上的五脊六獸被砸毀,墳園變成了牧場……
最近幾年,“三蘇墳”有了大的改善———圍墻、大殿、享堂、墳?zāi)埂⒈佟⑹瘛⒌缆方?jīng)過精心整修,煥然一新;投資400萬元建成的人工湖給“三蘇墳”平添了靈秀之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的東坡碑林。東坡碑林位于廣慶寺和“三蘇祠”東面的一個庭院內(nèi),這里匯集了當(dāng)代190多位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圖6)這些書法家以各自擅長的手法,書寫蘇東坡的著名詩文136篇。而東坡碑林里最具創(chuàng)意的是“大江東去碑園”,在這個園子里,100位書法家同書《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碑廊四周的石碑上,啟功、沈鵬、王學(xué)仲、劉炳森、歐陽中石、大康、朱乃正等當(dāng)代書法大家的作品盡在其中。陵園的工作人員自豪地說:“《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正文恰巧是100個字,而它又是東坡先生的代表作,由100位書法家來寫,這點子高明吧!”除了“大江東去碑園”外,這里還有書寫蘇軾作品的詩詞碑園、文賦碑園等。
提起東坡碑林,大家都說原郟縣人大主任王盤根先生的功勞最大。為了東坡碑林,王盤根先生和黃學(xué)彬、劉繼增、赫連岐山幾位“三蘇文化”的癡迷者一起籌劃了這個方案,付出了三四年的心血才得以實現(xiàn)。據(jù)當(dāng)?shù)赝局v,東坡碑林工程投資逾百萬元,除了政府支持外,絕大部分來源于社會各界的捐助。
如今的三蘇景區(qū)正在謀求更大的發(fā)展。上個月,茨芭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韓俊舉和三蘇景區(qū)管理處副主任張永現(xiàn)到河南大學(xué)拿到了“三蘇墳”開發(fā)規(guī)劃圖,他們告訴記者,今后他們將在保護好文物的前提下,科學(xué)地對三蘇景區(qū)進行開發(fā),在更好地推廣傳播“三蘇文化”的同時,也給當(dāng)?shù)亟?jīng)濟注入新的活力。【原標題:文豪歸宿三蘇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