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三門峽

漢武帝不經意改寫歐洲歷史 北匈奴滅亡西羅馬(2)

2014/3/19 17:16:38 點擊數: 【字體:

    “塞爾柱帝國”

    一個虛擬又實在的帝國

    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又尋機占領首都

    原先那種“草原帝國”式的國家形態在唐朝打擊下瓦解了,西遷南下的突厥人卻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在中亞、西亞、南亞建立了一個個定居式的帝國,其中有些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而有些至今仍然能夠讓世界感受到他們曾經的存在。

    公元7世紀是突厥人命運中的一個生死攸關的嚴峻關口。在東方,他們遭到唐帝國的沉重打擊,不得不向西遷徙;幾乎同時,在歐亞大陸西部出現一個強大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以旋風般的速度迅速擴張,很快滅亡了突厥人曾經的盟友和對頭波斯薩珊帝國,大軍直逼中亞,立足未穩的突厥人又淪為阿拉伯人的被征服者。面臨這樣嚴重的民族生存危機,突厥人的辦法就是忍耐和等待。阿拉伯人盡管征服了突厥人所居住的地方,但是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每年引進大批的突厥奴隸作他們的雇傭軍、邊防軍甚至宮廷衛隊。曾經叱咤風云的突厥人豈甘如此命運。他們總能翻云覆雨,尋找機會,推翻統治者,變成主人的主人。塞爾柱突厥人就是從奴隸做主人的典型例子。這支突厥人接受了伊斯蘭教,受編成了阿拉伯人的雇傭軍以后,不斷參與當地的政治紛爭、宮廷陰謀,到公元11世紀,干脆大軍進入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迫使哈里發授予他們“蘇丹”稱號,實際上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主人,使哈里發帝國名存實亡,并嚴重威脅著拜占庭帝國。塞爾柱突厥人攻占了拜占庭地中海東岸基督教發源地,這是歐洲十字軍東征的誘因。

    帖木兒

    噩夢一般的帝國

    縱橫中、南亞,卻在進攻中國途中死去

    公元13世紀初,歐亞大陸國際政治形勢再次發生重大變化,突厥各部又面臨著一次新的生存危機。正是在突厥人和他們的先祖匈奴人的故地上,蒙古人突然興起,接著開始了東征西討的過程,很快把歐亞大陸攪得天翻地覆,包括突厥人建立的一些國家,盡遭蒙古鐵騎橫掃,相當一部分突厥人又成為蒙古統治之下的奴隸。

    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犯了同一個錯誤,即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做奴隸和雇傭軍。受人奴役本來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悲慘下場,但是,突厥人卻似乎樂此不疲,因為他們總能找到翻云覆雨、反客為主的機會。

    蒙古人在歐亞大陸建立若干帝國和汗國之后,與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各民族混雜通婚,他們的種族血統也發生了變化,有許多蒙古族接受了突厥血統和突厥文化。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跛子帖木兒在14世紀后期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具有突厥和蒙古雙重血統,而由于蒙古的強大,他標榜自己的父系是蒙古人,但現代的學術研究認為可能正好相反。不管怎么說,他在中亞和西亞建立了一個強大帝國,以撒馬爾罕(在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為首都,曾向西圍攻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公元1404年(明永樂二年)他踏上了進攻中國的旅途,但由于其本人死在途中而使明朝解除了一大禍患,其帝國很快分裂。

    帖木兒沒有戰略、沒有目標,他的帝國崩潰后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業績,因此在歷史上沒有任何意義。說帖木兒帝國,是因為他的后代在南亞建立了功業,并且到今天仍舊能夠感覺到影響。

    莫臥兒帝國

    決定了南亞的命運

    使佛教在它的誕生地滅亡

    帖木兒的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后裔巴布爾,在16世紀初期率領大軍打進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莫臥兒”就是“蒙古”之意,他也是以成吉思汗的后代自居。莫臥兒帝國是印度歷史上最后一個統一的王朝,從16世紀上半期直到1858年印度反英大起義失敗后被英帝國殖民當局所廢除。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穆斯林國家之一,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帝國并列為三大穆斯林帝國,也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次大陸扎下了根。

    印度次大陸是宗教文化非常發達的地區,自古以來,耆那教、婆羅門教、佛教和錫克教等在次大陸具有深厚影響。早在阿拉伯帝國建立的初期,伊斯蘭教就被阿拉伯大軍帶到印度河領域。當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各部以中亞為基地接連向印度發起進攻時,伊斯蘭教也進一步進入印度,正是突厥人的入侵,使佛教在它的誕生地印度次大陸終于滅亡了,從古老的婆羅門教發展出來的印度教逐漸興起。而正是巴布爾所建立的莫臥兒帝國使伊斯蘭教最終在印度次大陸扎根,使次大陸形成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并列的局面。

    這就造成兩大宗教在當地的彼此競爭。多數民眾信仰印度教,一部分民眾皈依了伊斯蘭教,而莫臥兒帝國統治者卻是伊斯蘭教的,就使印度在被穆斯林的莫臥兒帝國統治的同時,廣大民眾中卻依然是印度教暗潮洶涌。從17世紀起,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到20世紀當次大陸開始掀起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時候,兩大宗教的矛盾就顯現出來。印度教的群眾追隨圣雄甘地和國大黨,而穆斯林群眾追隨著后來成為巴基斯坦國父的真納。1947年他們終于擺脫了英國統治而獲得獨立的時候,次大陸上就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印度,一個是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后于1947、1965、1971年先后爆發三次戰爭,最后一次還導致巴基斯坦發生分裂,出現一個新的國家——孟加拉國。

    現在,印巴兩國都是有核國家,兩國圍繞克什米爾等問題的對立依然存在。2001年美英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戰爭結束后,原先在塔利班庇護下的“基地”組織逐漸將根據地轉移到阿巴邊境,巴基斯坦在世界反恐斗爭中處于風口浪尖的地位。

    奧斯曼帝國

    推翻諸多帝國,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參與列強爭奪,因在“一戰”中失敗而分崩離析

    另一支對世界歷史造成巨大影響的突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奧斯曼突厥人。他們原來是跟隨著塞爾柱人進入西亞的,13世紀末,這支突厥人的首領奧斯曼一世率領部落向塞爾柱人宣布獨立,奧斯曼帝國從此邁出了第一步。

    奧斯曼人的發展非常迅速,到了14世紀,他們把原屬拜占庭的整個小亞細亞全都納入版圖,并且渡過黑海海峽進入東南歐。此后在一個世紀中,他們不斷取得軍事勝利,進占馬其頓,攻克索非亞,剿滅塞爾維亞帝國,最終在1453年攻陷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推翻了長達千年的拜占庭帝國。隨后他們渡過多瑙河繼續進入歐洲腹地,擊敗匈牙利,圍攻維也納,對歐洲一直保持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強大壓力。

    奧斯曼帝國首都在伊斯坦布爾(即原君士坦丁堡),領土中心在小亞細亞半島(現在的土耳其),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向西北深入東南歐巴爾干半島,向北到達外高加索地區,向東抵達波斯邊界,向南把整個阿拉伯半島納入版圖,向西沿著北非海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帝國內部各個被壓迫民族不斷反抗帝國統治,而在外部,沙皇俄國、英國、法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等歐洲列強,都從各個方向對這個帝國的領土蠶食鯨吞,加劇了這個帝國的衰落。

    這個帝國一方面受西方列強的欺壓,另一方面,它多次參與歐洲列強對世界的爭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和主要參戰國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也最終使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

    一次大戰后,英法對奧斯曼帝國進行了入侵,帝國中心發生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通過武裝斗爭,不但抵御了列強的侵略,而且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奧斯曼帝國雖然垮臺了,但它的影響依然遍及當時帝國的整個范圍所在。埃及、利比亞、沙特、伊拉克、敘利亞這些中東大國,科威特等波斯灣國家,都是奧斯曼帝國解體后建立的獨立國家。

    東南歐地區在歷史上是一個民族、文化、語言、宗教、國家邊界、風俗習慣等犬牙交錯、非常復雜的地區,奧斯曼帝國在這里建立統治,又把伊斯蘭教推行到這個地區,使這個地區在原來的東正教、天主教之外,出現了以伊斯蘭教為信仰的穆斯林居民。

    從19世紀前半期到20世紀初,先是希臘,隨后是塞爾維亞、波斯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相繼從奧斯曼帝國分離出來,建立自己的國家。加上從奧匈帝國分離出來的國家,東南歐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的國家,其中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波黑)等先后組成了幾個南斯拉夫聯盟國家。二次大戰之后,南斯拉夫成為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中的成員。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南斯拉夫也發生了解體,這個過程中發生了流血沖突,先是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發生了武裝沖突,接著在1993-1995年,發生了長達三年的波黑戰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商都網(2011-02-22)
0
著名人物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