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唐朝的眾多歷史人物,即使是大號人物,也沒有上官婉兒贏得如此這般的關注熱情。
上官婉兒的什么特質如此深度地吸引了當今人們的重視?是上官氏的美貌與才華?據說唐上官氏曾代表女皇武則天評價群臣作詩,結論一出,無不交口稱贊。宮中盛行作詩娛樂,每次大臣忙于自己作詩,唐中宗、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詩都有上官氏代勞,每每幾首詩同時完成,辭藻意境,無不美妙,常令在座大臣汗顏。或者是上官氏的復雜身世?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幫助唐高宗收拾皇后武則天,因為考慮不周,被武則天痛下殺手,結果不僅自己身首異處,而且牽連家人,男兒賠死,女眷沒入掖庭,成為朝廷的官奴。然而上官家并未永遠一蹶不振,就是憑著上官婉兒的一番奮斗,不僅贏得女皇的重用,而且被中宗封為婕妤,堂而皇之地成為皇帝的人,她的家族也因此獲得重新肯定。如此女中豪杰,其人其事如何不獲后人追捧。
還有一種可能,上官婉兒的受重視,完全是當今媒體的只手之勞。假如上官婉兒的墓葬被發現,但根本沒有微博直播,沒有直播中的聳人聽聞言辭,沒有觀眾眾目睽睽的白骨盼望,上官婉兒的故事再離奇,恐怕也難以喚起今人的熱情。
當然,就上官氏墓葬而言,只有當上官婉兒的墓志文字發表以后,真正的研究才有可能邁開腳步。網絡上已經流傳的李明、耿慶剛先生《<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箋釋——兼談唐昭容上官氏墓相關問題》(載《文物與考古》,2013年第6期),刊出了完整的墓志全文,并有作者的研究報告,這為我們繼續探討相關問題,給出了最及時而有價值的根據!渡瞎偻駜耗怪尽罚ㄒ韵潞喎Q《墓志》)透露出許多新的歷史信息。
限于作者的眼界,本文以為以下問題是值得重視的:
【一、上官儀的歷官】
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是唐高宗時候的宰相,帶領上官氏登上了唐朝政治的高峰,但兩《唐書》的上官儀本傳,敘述上官儀歷官十分不完整,重點只講了兩件事,上官儀的文學成就和被殺的緣由。涉及上官儀的歷官,說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高宗即位,為秘書少監,進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這個過程很簡單。但新出的《墓志》,給出了更多的信息,上官儀歷官是“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就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等。
上官儀的為官經歷,比所知豐富很多。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上官儀在高宗為晉王的時候,已經是晉王府的屬官,高宗為太子以后,上官儀當過太子洗馬。因為“給事中”官職寫在“太子洗馬”之前,可知上官儀是朝廷官兼任東宮之職。李治當上太子,是貞觀朝后期最重大的事件,唐太宗曾經讓很多重要的大臣兼職東宮,說明太宗與太子李治對于上官儀,都是很信任的。著名的貞觀名臣魏征,曾經是太子李建成的人,而他在東宮的職務就是太子洗馬。
了解上官儀曾經歷官晉王府、東宮是很重要的事,這種履歷最能說明上官儀在政治派系中的位置。后來他龍朔二年(662)十月成為宰相,與他的這種歷官一定存在必然聯系,同時也可以推知,在貞觀后期的政治斗爭中,上官儀一定屬于晉王黨。上官儀幫助唐高宗,企圖廢掉皇后武則天,事情發生在高宗的麟德元年(664年),很多人受到上官儀的牽連,受到了貶官處分。不過,史書記載清楚,這種牽連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文章往來,屬于文友,并非是政治集團,如果那樣就嚴重多了。受到上官儀牽連的人中,許多人后來都很有作為,如魏玄同、劉祎之、薛元超等,證明這次打擊不過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小坎坷而已。
【二、從才人到昭容】
(注:《武則天秘史》中由阿嬌飾演的上官婉兒。)
《墓志》記載很清楚,上官婉兒有過一個從才人到昭容的過程。“年十三為才人”,到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上官婉兒死于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二十日,享年47歲,13歲的時候,當在唐高宗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初為唐高宗的才人,只有13歲,而當年的唐高宗應為50歲。這個故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武則天,當年武則天入宮也是為才人,年齡只有14歲,而當時的唐太宗是41歲,兩人的年齡差遠比上官婉兒與唐高宗為小。
才人屬于皇帝的嬪妃系列,根據《舊唐書·后妃傳》的記載,唐因隋制,皇后之下設置嬪妃,下面用表格表示:
正一品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
正二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
正三品婕妤,九人。
正四品美人,九人。
正五品才人,九人。
正六品寶林,二十七人。
正七品御女,二十七人。
正八品采女,二十七人。
開元以后,唐玄宗對此有修改,與本文無涉。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皇帝的嬪妃系統之中,才人不過五品,在才人之上有31位品級更高的嬪妃,而同列就有9名。從才人這個低品位開始努力奮斗,最成功的要數武則天,換了皇帝,武則天升為昭儀,后來直攻皇后寶座,取得巨大成功,再后來竟然當了皇帝,真是歷史的奇跡。上官婉兒看來直步武則天的后塵,換了皇帝之后直接升為正二品的昭容,后來因故降一級為婕妤。
這里,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其一,納罪犯家屬入嬪妃,看來是李唐皇室的習慣動作。唐太宗的時候,幽州都督李瑗圖謀叛亂失敗被殺,他的夫人也如上官婉兒一樣沒入后庭,后來成為唐太宗的正四品美人,F在,上官婉兒顯然也是如此,被高宗納入成為正五品才人。聯系到武則天,我們不僅為武則天倍感悲哀,她入宮不過才人,與后來的罪犯家屬上官婉兒同等待遇,甚至不如李瑗夫人的美人級別高。唐太宗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武則天當回事,這個結論很容易得出。貞觀八年(634),唐太宗要娶隋朝通事舍人鄭仁基的女兒為“充華”,后來因故沒有完成,而“充華”雖然是舊稱,但胡三省、戈直等都認為屬于“九嬪”之列。這就是說,同樣一位唐太宗要娶的十六七歲女孩,上來就是正二品,而她的父親不過是隋朝的舊官員而已,尚沒有武則天父親在唐朝的政治地位高。難道是因為鄭家的社會影響大、地位高?不管怎樣,我們都可以看到,武則天入宮,沒有顯示出一點點比罪犯家屬更優越的地方;实奂{妃,給每個人什么名義與地位,應該有一套規制,但我們今天已經無法了解,然而一旦定位完成,這些女人的人生就確立了基點,在等級森嚴、女人眾多的后宮,想出人頭地獲得成功,想起來就叫人頭疼。
其二,唐中宗納上官婉兒為婕妤,跟唐高宗納武則天為昭儀一樣,也是把父親的才人升級,變成了自己的嬪妃的。唐高宗后來升級武則天為皇后,引發了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搞得唐朝政治大起波瀾,但是唐高宗引武則天二進宮卻沒有見到任何反對性意見,F在,唐中宗納上官婉兒為妃,過去的史書記載,沒有提及上官氏的原來身份,現在因為《墓志》而明白了她也曾是先皇的女人。同樣,有關上官婉兒的文字,都不曾提及這一點,是否可以證明當時人並不在意此事。
由此,大概可以認定,這種繼承父親女人的作法,在唐朝后宮很常見。在研究武則天的時候,有人認為這是北方胡人風氣的影響結果,因為漢朝的時候,曾有過激烈辯論。不管怎樣,《墓志》提供了武則天之外另外一條證據,這項研究因此可以更深入地進行下去。
【三、上官婉兒的妃位變化】
上官婉兒的才華與能力,在武則天時期已經有了充分的顯現,這應該與女皇有密切關系,畢竟女皇隨身帶著女性隨從更方便。中宗時期,唐朝雖然皇帝再次由李家的人擔任,但政策方面多延續武則天時期的辦法,中宗在人才方面也是繼續使用武則天時期的人,在內宮,上官婉兒被冊封為婕妤,也可以看做是這種形勢的一個具體表現。“先皇撥亂返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接下去,變故發生了,因為以韋皇后為首的陰謀集團持續發展,后果將十分嚴重,“搖動皇極”,上官氏于是挺身而出,冒著極大危險進諫中宗,“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結果,中宗皇帝顯然不為所動,上官婉兒只好請求處分自己,最后的結果是自殺未遂,被好心的中宗救活了,而最終實現了的結果是降級,“表請退為婕妤,再三方許”。
《墓志》的這種寫法,動機與效果都是明顯的,努力為上官氏辯誣。過去的史書在記載上官婉兒的時候,通常都傾向于把她看成是韋皇后一黨,而《墓志》則強調,為了與賊黨(韋皇后一黨)斗爭,早在中宗在世的時候,上官婉兒已經采取行動,并且做出了巨大犧牲,這就是地位從昭容降到婕妤。但是,傳世史書的記載卻是另外一種情況,即上官婉兒的降位,是為了表示對母親鄭氏逝世的哀悼!缎绿茣·上官昭容傳》:“鄭卒,謚節義夫人。婉兒請降秩行服,詔起為婕妤,俄還昭容。”《全唐文》中保留的唐中宗《起復上官氏為婕妤制》也印證了《新唐書》的說法,因為“頃罹創巨,爰命權奪”。
那么兩說之間,到底哪方更可信呢?本文認為,恐怕傳世觀點是無法反駁的!赌怪尽窞橹局鬓q誣的動機太明顯,不敢輕信。
【四、上官婉兒的政治派系】
上官婉兒的政治派系,顯然是很核心的問題。首先,上官婉兒肯定屬于中宗一黨。中宗在神龍政變中上臺,取代了他母親武則天的統治,但隨后武三思等人發揮了巨大作用,導致中宗政治很快回歸武則天。史書有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的記載,即使這一點不可信,但說上官婉兒與武三思關系密切應該沒有問題。景龍元年(707)七月太子重俊發動軍事政變,先殺武三思,又殺武重訓(安樂公主之夫),然后“引兵自肅章門斬關而入,叩閣索上官婕妤”(《通鑒》文),很明顯把上官婉兒看成了直接的敵對勢力。重俊政變后來失敗了,武三思一派煙消云散,上官婉兒另有矚目,這是后來的事。
中宗之下,武三思可以看做是一派,另一派就是韋皇后,韋溫(韋皇后之兄)、安樂公主等都集合在韋皇后身邊。上官婉兒顯然不屬于韋皇后一派,作為皇帝的嬪妃,大概天然就難以與皇后建立同盟。上官婉兒在中宗去世之后的表現很明顯,就是與太平公主關系比較密切,這一點《墓志》給予了證實。中宗之外,朝廷中最大的政治勢力除了韋皇后之外,其實是相王(即睿宗)和太平公主一派。
中宗去世之后,唐朝的政治面臨兩條路線的選擇,一是兩派合作,共同執政;二是一派獨占。按照中宗遺志,是兩派合作,這應該是中宗本人的意愿,也是相王、太平公主同意的。在這個問題上,上官婉兒的意見清晰明白,她是按中宗遺囑辦事的,因此可以說是傾向于相王一派。唐隆政變之所以發生,就是韋皇后一派要排斥相王獨攬大權。唐隆政變發生的時候,上官婉兒鎮定自若,因為她有底氣,就是因為這個立場,且不乏證據。
但是,政變現場,當劉幽求把上官婉兒提供的證據拿給李隆基看的時候,李隆基根本沒有理會,而是當場殺了上官婉兒。就此而言,上官婉兒確實死得委屈。然而通計武三思等罪過,上官婉兒在中宗時代發揮的作用,絕對無法正面評價。
上官婉兒是個政治尤物,在如此混亂的時代,風姿綽約,一副游刃有余的樣子。最后慘死,還贏得很多很多同情。
編者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最近公布了上官婉兒的墓志,上面近1000字,涵蓋了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信息。本文系根據該墓志分析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