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xué)界有人列出歷代非凡女性共60人,武則天和她的“秘書”上官婉兒名列前茅。
上官婉兒屬于極有才華、極有魅力的女子,曾是唐中宗、唐睿宗的情人。她幫助武則天處理政務(wù)27載,一直在神都洛陽代擬詔書,其權(quán)力有時比宰相還大。
上官婉兒的爺爺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上官儀,因草擬廢武后詔書而被殺,她卻“認賊作父”,忠實地追隨武則天。上官婉兒風(fēng)流成性,欲望多多,釀成多次宮廷政變,最后被將要登基的唐玄宗所殺。
一
冬日的一天清晨,我來到洛河南岸尋古。
從龍門大道折向東側(cè)的牡丹宮,看到正東正西的一條馬路,路兩旁是零落的房舍和青青的麥田。史料上記載,長孫無忌的舊宅就在這附近。
可哪里還有舊宅的影子!歲月倏忽間可以抹掉一切,何況千年移過?但還是要感謝這個曾經(jīng)存在過的宅院——它曾讓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躲過了殺戮,保住了小命。
話說公元664年12月,唐高宗的宰相、著名詩人上官儀,因建議高宗廢掉武則天的皇后位,自己丟了性命不說,還連累了家人。一時間宰相府樹倒猢猻散,包括上官儀的家奴在內(nèi)的諸多人等,都趁火打劫,瘋狂搶掠上官家的東西。
上官儀的家人被殺殆盡。其中有一個命大的小女孩,因尚在襁褓之中,被充入宮中為奴。她的母親鄭十三娘,因尚在哺乳期間,也免于一死。母女倆被判永為宮中奴婢。她們最初被關(guān)押的地方,就是長孫無忌的舊宅。長孫無忌是洛陽人,他的妹妹即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nèi)助、歷史上有名的長孫皇后。長孫無忌因反對武則天重新廢立太子,已于公元659年被武則天處死。其舊宅已沒有人住,暫時用來羈押一些犯人。當(dāng)時的上官婉兒如風(fēng)中之燭,隨時都有夭亡的可能。好在羈押她們母女的地方比較偏僻,一般人不會追來斬草除根,一棵小苗苗就這樣茍活了下來。
上官婉兒的母親鄭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鄭休遠的姐姐,頗有文學(xué)修養(yǎng),嫁給了上官儀的兒子。上官儀的家鄉(xiāng)是陜州陜縣,離洛陽不遠,歷史上多次隸屬洛陽管轄(1985年以前很長時間隸屬洛陽地區(qū)行署)。她看到老公公在地方上很有威望,鄉(xiāng)親們都很尊重上官家的人,心里自然非常高興,很想為上官家傳宗接代,延續(xù)香火。
她剛懷上婉兒的時候,夢見有人送給自己一桿大秤,送秤人身影飄忽,宛如神仙下凡。夢醒之后她一看,哪里有什么大秤?她很納悶兒,就請人解夢。解夢者說:“這是好夢,當(dāng)生貴子,手握天下大權(quán)。” 這件事并非民間傳說,《新唐書》及《舊唐書》的《后妃列傳》中都有類似的記載。《新唐書》中記載得更詳細,說鄭十三娘懷孕時,夢見眼前走來一個巨人,拿著一桿大秤對她說:“拿著這桿秤,可以稱量天下!”
她撫摸著腹中胎兒,期待著貴子降生,誰知道生下的竟是一個女娃!
這個女娃卻不簡單,長到14歲的時候,就給鄭十三娘帶來了好運。
二
話說她們母女倆,熬過了最初的羈押生活后來到掖宮為奴。鄭十三娘在繁重的勞作之余教婉兒讀書。婉兒長到八九歲時,已經(jīng)出口成章,人稱宮中才女。她的身份雖然是奴婢,但宮中人都知道她的不幸身世,包括武則天在內(nèi),也對當(dāng)年上官儀的冤屈心知肚明,所以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這個小才女自由地出入宮禁。武則天還讓聰明穎悟的婉兒到內(nèi)廷文學(xué)館里讀書。
婉兒“天性聰明,善文章”,內(nèi)廷文學(xué)館的老師非常喜歡她、器重她。不過宮廷老師的授課內(nèi)容,有點兒像現(xiàn)在搞傳銷活動時的“洗腦”,主要講武則天的偉大和非凡。這樣一來,少女婉兒的心中,就有了學(xué)習(xí)的楷模武則天,她立下了要做一個非凡女子的志向。
有時下學(xué)之后,婉兒會把武則天的故事講給母親聽。鄭十三娘一邊聽,心里一邊流淚。唉!我的小丫頭啊,你不知道內(nèi)情!我還沒有給你痛講“革命家史”呢!如果講了,你就不會這樣“認賊作父”,把夢想寄托在敵人身上了。
可是,她又不愿粉碎女兒的夢想。她知道自己被羈宮中,不能給女兒任何機會,而婉兒的成長需要有夢想支撐。武則天是當(dāng)朝太后,臨朝稱制,雖未登基,實同皇上。她不能把真相說出來,不能讓女兒恨武則天。所以她強忍悲痛,受著心靈的煎熬,反而讓婉兒崇拜武則天、感激武則天、熱愛武則天。
唉,寫到這里,我也不由得嘆息:這世上的很多事情,原都是一個“逼”字管著!就說這母女倆當(dāng)時的情形吧,雖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和故事,但在婉兒母親身上,分明藏著九曲衷腸、一顆苦心!
婉兒就在掖宮的藍天下長大了,出落得嬌艷美麗。她步態(tài)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fēng)度;她過目成誦,下筆千言,文采出眾。內(nèi)廷文學(xué)館的老師向朝廷舉薦了她,使她在14歲那年終于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當(dāng)場命題,讓她依題作文。婉兒文不加點,須臾便成。武則天看了,覺得她的書法秀美,宛若美女簪花,又見她言之有物,詞藻華麗,心中大喜,當(dāng)即下令免去她的奴婢身份,讓她掌管宮中詔命。
這個工作崗位十分重要,主要起草皇后發(fā)出的命令和文告,但種類繁多,行文嚴(yán)謹(jǐn),各有分寸。到了19歲,上官婉兒便把這些文體運用得得心應(yīng)手了。據(jù)說滿朝大臣知道這些冊文、制、敕、詔、諭、策令、璽書,竟然出自一位妙齡女郎之手后,紛紛稱奇。有人感嘆:只有武后這樣的女杰,才會起用這樣的才女!兩個絕頂聰慧的女子,都那么風(fēng)采出眾,都那么才華橫溢,也真為大唐江山添彩了。
當(dāng)初,武后也曾擔(dān)心婉兒的政治立場,兩人之間曾經(jīng)有這樣一段對話,武后問:“婉兒,你爺爺上官儀因罪受到制裁,如果讓你擔(dān)當(dāng)詔命之職,你會不會因此挾仇帶怨呢?”婉兒答:“我雖為罪臣之孫,但我知道太后殺我爺爺不是因仇,而因其罪也。那是依法度行事,我若因此而怨恨太后,則是置天下法度于不顧。我不能那樣做,也不會那樣做!”武則天聽了,覺得上官婉兒在大事上不糊涂,于是委以重任。
三
上官婉兒從此接近了政治舞臺,雖然還不是主角,卻是主角的經(jīng)紀(jì)人。武則天當(dāng)時已經(jīng)59歲了,她常常把一些政務(wù)交給婉兒去處理。有時武太后會召婉兒上殿,讓她閱朝臣的奏表,并當(dāng)場發(fā)表見解。婉兒娓娓道來,語言簡潔明快,每每點中要害。武則天簡單交代幾句話,婉兒馬上就能心領(lǐng)神會,即席起草詔書,非常到位。每遇朝會,大臣們就能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官站在武太后之側(cè),揮筆點墨,嫻雅至極。兩個女人配合默契,實在是君臣之絕配,堪稱廟堂之風(fēng)景。
婉兒和皇子們一起長大。她美麗動人,先后被李賢、李顯、李旦所愛。愛她的這幾個人,都不是等閑之輩——李賢是高宗的次子,史書中說他“容止端雅,深為高宗所嗟賞”,曾被立為太子,后被武則天廢為庶人。李顯就是唐中宗,李旦就是唐睿宗。也奇怪了,武則天的4個兒子,除李弘早夭葬于偃師之外,其余3個兒子都愛上了上官婉兒。
剛開始的時候,婉兒也愛他們其中的一兩個,但到了后來,婉兒認為政治大于愛情,愛情必須為政治服務(wù)。她以美麗為誘餌,先后同武三思、崔氵是等有過床笫之歡,但是這些都談不上愛情,都是逢場作戲而已。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開始了她的帝王生涯,婉兒也開始了她的“女首相”生涯。這一年女皇67歲,婉兒26歲,天意作合,君臣和諧。這種和諧美好的君臣關(guān)系,也曾起過波瀾,但幾乎每次都被機靈的婉兒擺平了。可是有一次她沒能躲過,漂亮的臉蛋被刺了字,受了黥刑。
這次被黥面,史書上有多種版本,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因為薛懷義。薛懷義曾是武則天床榻上的君王、帷幔里的英雄,但后來失寵了。有一天,他沿著宮中密道求見女皇,婉兒不予通報,將他拒之門外。薛懷義一氣之下放火燒了天堂,累及明堂。武則天大怒,認為婉兒不開門,客觀上造成了薛懷義縱火——“忤旨當(dāng)誅,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婉兒因此被黥面。
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粉碎了一起宮廷政變,不料在策劃政變的人員名單中竟有上官婉兒的名字!武則天大怒,下令將婉兒黥面,并呵斥道:“昔日你祖父(上官儀)有罪被誅,我念你才華出眾,才重用你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將仇報,竟欲謀殺我。真是氣死我了!”婉兒聽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武則天細想了一下,是有幾次傳旨御花園擺宴,臨起駕都被婉兒勸回宮,便點頭說:確有此事。婉兒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園中已是危機四伏?當(dāng)時我是表面上參與謀反,和他們攪在一起,實為暗中保護您!”武則天似有所悟,點了點頭。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還是要執(zhí)行的,不過行刑時改用朱砂點額,僅刺了梅花一朵。
上官婉兒本來面容姣好,刺上一朵小巧玲瓏的梅花,恰在蛾眉上方,猶如二龍戲珠,又好像印度美女,煞是好看。宮中年輕女子紛紛效仿,都在額頭配以花鈿,一個個楚楚動人。
臉上刺字這件事,對婉兒的刺激太大了。她覺得如果沒有權(quán)力,一個女人連自己的美貌都保不住。她再次感到政治的重要,感到權(quán)力的重要,她更加賣力地巴結(jié)逢迎武則天,千方百計討女皇的歡心。她的心靈,開始扭曲了。
武則天看婉兒低眉順眼的,于是從圣歷元年(公元698年)開始,又讓她處理百司奏表,參與政務(wù)。婉兒權(quán)勢日盛,欲望更熾,竟然同時和幾個身居要職的男人私通,最后弄得不可收拾,46歲時被即將登基的唐玄宗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