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在三門峽上村嶺挖掘出了編號1052號的古代墓葬,從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很高。而在一件戈上,明確地刻著“虢大子元徒戈”幾個字,意思是虢國太子用的戈,專家由此判斷墓主人應當是虢國的一位太子。
考古隊在這個區域里一共挖掘了234座虢國貴族與平民墓葬,3座車馬坑,1座馬坑,出土隨葬器物14多萬件。看來,這里很可能是虢國貴族和平民聚族而葬的公共墓地。但是,為什么沒有發現國君的墓葬呢?
挖掘大體結束了,當時的人們沒有想到,還有更豐富的寶藏逃過了他們的搜索。
而那些更加璀璨的文物其實就深埋在不遠的地方。
離火車站北面僅僅一百多米遠,因為已經靠近黃河谷地邊緣,坡陡溝深,所以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主要是當地農民的零散耕地,似乎從來沒有人深究過在這片耕地的下面,會不會有什么異樣。
1989年,三門峽市會興村看中了這塊土地,準備把這里規劃為居民宅基地。
重大的秘密因此露出端倪,但伴隨而來的卻是貪婪和犯罪。部分群眾在建房過程中,發現自家的宅基地下有古墓葬,開始秘密盜掘文物。
1989年12月,三門峽市公安局湖濱分局接到有人盜墓的舉報,他們馬上派出警力,秘密前往會興村,展開調查。
1990年2月,為配合案件的偵破工作,考古人員開始對被盜墓葬進行發掘清理。
首先發掘的是編號M2001的墓葬,俗稱一號墓。這是被盜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墓口南北長5.3米、東西寬3.55米。考古隊來到了現場,但他們看到的情景卻令人心痛。
剛剛挖去夯土層,墓口就暴露了出來。看來原始墓口已經被破壞,考古隊只好沿著墓壁向下挖去。讓大家心寒的是,一個最大最深的盜洞就在墓道的南端,始終跟隨著挖掘過程,似乎沒有盡頭。
終于有一天,盜洞到了底,而這時,距離地表已經超過了11米。
大家終于舒了一口氣。考古隊繼續往東挖掘,僅僅40厘米后,就出現了隨葬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