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后的玉器讓人感到眩目。一組七璜聯珠組玉佩,由374件各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飾件連綴而成,這不是普通的裝飾品,而是虢季國君身份的標志與象征。
在墓主人的面部還覆蓋著一些形制特別的玉片,它們的用途是什么,一開始連經驗豐富的文物修復專家都感到困惑。
經過艱難的比對和復原,人們終于看到了這件玉器的原樣,它們被雕琢成眉毛、眼睛、耳朵、面頰、下顎、胡須、頭發等形狀,組成了一個“綴面玉罩”,罩在墓主人的臉上。專家認為,這就是后來在西漢流行的金縷玉衣的雛形。
除了玉器,虢季還擁有其他不可思議的財富,在他的腰部清理出了一件金腰帶飾物,由12件金器組成,重達400多克,歷經兩千多年,仍然閃爍著璀璨奪目的光澤。
就在一號墓不斷帶給人們驚喜的時候,在它的東面大約50米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座墓葬,初步看來,和一號墓結構相同,但規模更大。由于墓葬口小底大的設計,在挖掘過程中隨時都有塌方的危險。
為了減輕墓口部土方的壓力,考古隊員先用推土機鏟去上層表土,將墓坑周圍下挖成多級臺階狀,同時在墓口部架起轆轉,將挖出的填工隨時運到距墓較遠的地方,防止墓壁滑落塌方。
讓考古隊員高興的是,這座古墓沒有遭受盜墓賊的騷擾,保存得十分完好。
當木槨出現之后,隨葬品就層層疊疊地堆滿了整個墓室,看起來比一號墓還要豐富。
清理的結果果然不出所料,九號墓的規格和陪葬都超過一號墓,出土文物比一號墓的總數還多一倍。
在周代的中國,青銅禮器隨葬的多少,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等級。九號墓出土的青銅器僅禮樂器多達120多件,而且都是雙套。不少器物上帶有“虢仲”字樣的銘文。44件青銅器上的銘文都說明是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
博物館人員介紹銘文內容:“虢仲作虢妃寶?S,子子孫孫永寶用。說的這是虢仲給他的妻子作器,他的妻子叫虢妃,是一個妃姓諸侯國的女子。”
銘文雖然很多,但傳達的信息比較有限,從中我們只能了解到,墓主人虢仲也是虢國的一代國君,生前曾輔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
那么,虢仲和虢季兩個人是什么關系呢?是父子嗎?是兄弟嗎?由于缺乏更多的文字依據,至今這還是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