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許昌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許昌

鈞臺、鈞州、鈞窯

2013/10/17 14:38:35 點擊數: 【字體:

  鈞窯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瓷是我國瓷林里的奇珍異寶,其藝術成就之高超絕妙,工藝技術之精巧奇特,技術容量之博大精深,在我國陶瓷史上屈指可數,對陶瓷藝術和裝飾技藝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享有崇高的聲譽,堪稱“中國寶瓷”。然而,鈞窯的命名自明清時期就有鈞臺說、鈞州說等不同觀點,甚至有學者認為鈞州因鈞窯而得名。筆者認為,鈞窯當得名于鈞臺,鈞州亦得名于鈞臺,即象征中華民族國家之開端的鈞臺是鈞州、鈞窯得名之根源。

    一
  

    禹州為“華夏第一都”,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建都的地方,時稱夏邑。在其后漫漫數千年的歲月里,又更名為歷地、櫟邑、陽翟、鈞州等,到明朝萬歷時改為禹州,民國更名為禹縣,其地理位置始終在今潁河上游一帶。
  
    禹州境內有位于三峰山東南的夏代鈞臺遺址及清康熙年間遷建于禹州城內古鈞臺街的古鈞臺。夏代古鈞臺始建于夏啟,《水經注校》① 載:“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其水(山禺水)又東南流,水禾責為陂,陂方十里,俗為之鈞臺陂,陂指鈞臺取名也。”……“潁水又逕上棘城西,又屈逕其城南……縣西有故堰,堰石崩礻虎,頹基尚存舊遏,潁水枝流所出也,其故瀆東南逕三封山北,今無水,渠中又有泉流出焉,時人謂之山禺水。東逕三封山東,東南歷大陵西連山,亦曰啟筮亭,啟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鈞臺也”。
  
    《左傳》曰:夏啟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歧陽之搜,康有酆之朝,穆有涂山之會。
  
    杜預注:河南陽翟縣南鈞臺陂,蓋啟享諸侯于此。根據以上史籍的記載可以證實,鈞臺始建于啟,遺址在禹州境內三峰山東南之柏塔山。《淮南子》曰:“中央日鈞天”,當時夏邑作為夏朝的國都,鈞臺的主要涵義應為國家之中央,或日政治權力核心所在。
  
    禹州城內現存之古鈞臺當與禹王廟有關。禹王廟始建于少康,《有夏志傳》載:少康“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夏王之故都。命寧、艾、靡、抒修葺五廟,掃視諸陵,增立先王之廟。葺宮室,修鈞臺,視九鼎,告天下諸侯。”……“乃以明年壬午為元年元月,即夏王位,礻帝五廟,望諸陵,郊天祈地,祭九鼎,坐鈞臺而朝諸侯。遂為中興首君。”后經歷代重修,明嘉靖十年(1531年),知州劉魁在城內西北隅重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知州于國壁在禹王廟前建山門,題額“古鈞臺”,亦說將城南柏塔山之鈞臺移至城內。1991年,禹州市人民政府在于國壁移建古鈞臺之舊址上重修古鈞臺,是為現存之古鈞臺。實為明嘉靖年間重建之禹王廟之山門。

   
  
    禹境古稱夏邑、櫟、陽翟,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陽翟由縣升軍,改稱潁川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潁川軍升為潁川州,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潁川州為鈞州,明萬歷三年(1575年),改鈞州為禹州② 。宋金時期禹境由潁川州改為鈞州,當起因于宋微宗靖康元年(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入主中原,戰火連綿,宋室南遷,陽翟陷于金。陽翟縣升為潁川軍,后又改潁川州。金熙宗天眷三年 (1140年)閏六月,南宋岳飛遣統制張憲擊敗金將韓常,收復潁川。同年七月,岳飛接詔班師,自郾城南歸,陽翟重入金政權控制之下。宋金反復較量,終以北宋半壁河山淪陷金人之手。之后,掠城侵地的金國為炫耀戰功,且當時擁兵自重的偽齊劉豫為標榜是北漢皇帝劉承鈞之后,乃以潁川有鈞臺舊址,改潁川州為鈞州以示慶賀,此當為鈞州之由來。

   
  
    “鈞”有非常廣泛的文化內涵,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鈞天”謂天帝住處,天之中央;“鈞柄”寓中央政權,政治大權;“鈞席”謂執掌大權的人物;“鈞容”意中央之御林軍,國家禁軍;“鈞曲”即國歌;“鈞陶”則由制陶引申為造就、培養和教育;“鈞石”為經濟生活中的計量單位;“鈞冶”謂金屬冶煉等;以上諸多涵義最初大部分與鈞臺有關,而鈞臺之鈞則源于生產實踐中制造陶瓷的輪盤。“鈞器者,制造陶器之轉輪也。”是陶瓷生產中的關鍵所在。鈞臺亦寓示為權力的中心、政治的中央。是夏啟都于夏邑(陽翟)的標志性建筑。
  
    鈞窯及鈞瓷的命名始于何時無考,根據時有的資料,鈞窯最早出現于明代。黃 編《瓷史》③ 載:均窯以出于均州得名。宋之鈞州,為今河南禹縣,非湖北均州也。其器宋明人多未著錄,惟明呂震《宣德鼎彝譜》④ 始稱:宣宗以郊廟鼎彝不合古式,乃出內府所藏宋柴、汝、官、哥、均、定名窯器仿鑄。以均窯與官、哥、汝、定并提,于是宋之均窯盛傳于世。”
  
    趙汝珍《古玩指南》⑤(瓷器)曰:“河南禹縣昔號鈞臺,宋稱均州,宋初于此設窯燒造,故名均窯。”梁同書《古窯器考》載:均即河南禹州。均窯具五色,光彩太露,有兔絲紅。紅若胭脂、朱砂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黑者次之;三者色純,無少變露者為上品。藍浦《景德鎮陶錄》⑥ 卷六載:“均窯亦宋初所燒,出鈞臺。“鈞臺”宋亦稱鈞州,即今河南之禹州也”。清《南窯筆記》曰:“均窯,北宋鈞州所造,多盆奩、水底花盆器皿,顏色大紅、玫瑰紫、驢肝、馬肺、月白、紅霞等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禹州市情網 2012-03-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