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走進許昌 >> 印象許昌 >> 瀏覽許昌

運糧河:一代梟雄的“水系工程”

2015/6/25 11:12:25 點擊數: 【字體:

  

運糧河:一代梟雄的“水系工程”

運糧河靜靜流淌在許昌市區


    劉革雨

    一

    許昌的6月,正是夏之將至、百花盛放時節,也是中心城區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朝著“6月底河道暢通”目標沖刺的攻堅時期。今年以來,整個許昌城處處轟隆作響的挖掘機、穿梭往來的運輸車、伸長臂膀的混凝土澆灌車,共同構成一幅如火如荼、奮勇爭先的“大會戰”圖景。

    在許昌大地流淌了1800多年的曹操運糧河,也于去年11月啟動了改造提升工程,上機械、集人力,塑新貌、展新顏。1800多年前,一代梟雄曹操南征北戰,打下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這條運糧、運兵的人工河,可謂助其成就大業的“黃金水道”。1800多年后,按照許昌市中心城區河湖水系連通總體規劃和運糧河漕運文化一條街總體規劃要求,運糧河不僅將與清泥河形成環通,還將與市區各大水系實現連通。

    二

    往事越千年,曹操運糧河如今可見其遺跡者,只有貫穿許昌市區的運糧河和錯落許昌四周的棗祗河、瑪瑙河、高低河、灌溝、艾城河等。

    棗祗河西起許昌縣將官池鎮的辛集溝,東至臨潁縣北的王崗鄉,入潩水而達潁水,進而歸入淮河,是當年棗祗屯田時所開。棗祗本姓棘,因先人避難易為棗,潁川人。曹操曾對棗祗屯田開渠的功績給予高度贊揚。他說:“故陳留太守棗祗,天性忠能,始舉義兵,周旋征討……”(《魏武故事》)

    瑪瑙河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銅底鐵幫運糧河”,位于許昌縣、襄城縣交界處的論城一帶,是建安元年(196年)襄城典農中郎將任俊率領屯田軍民開挖的。此地也是任俊的屯兵處,任俊后奉命在此建論事臺,故名。瑪瑙河西起屯田坡,東去經繁城南入潁水,既有排灌之利,又有舟運之便。直到清末,豫東南的商船還能經周口,走潁水,順著瑪瑙河來到論事臺碼頭。論事臺上還建有楊修廟,當地人尊稱他為“圣人”,能“濟世救民”。

    高低河起源于許昌城東北的尚集,流經今魏都區的三里橋、徐灣和許昌縣的將官池后,注入老潩河。它的具體位置應當在現在的東城區一帶,如今已難覓芳蹤。

    灌溝在臨潁縣西、許昌縣南,北接白河,南通瑪瑙河。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七《臨潁縣》說:“灌溝在縣西二十里,北接潁水,南接泥河,南北二口,俱有徒門,亦曹魏時引水灌田處。”

    艾城河,即鄧艾所開之渠,位于漢魏故都東南與臨潁縣王崗交界處,流經艾城,東入潩水而過潁河。鄧艾是三國時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科學家,字士載,今新野縣人,少時隨母遷許昌。鄧艾青年時被譽為“青年才俊”,所著《濟河論》是三國時水利著作。當時,鄧艾奉命屯田于潁水南北(今臨潁)。艾城即鄧艾屯田之地,現為村名。艾城河與小洪河匯口處,名叫“鄧艾口”,據傳是鄧艾去臨潁、項城等地督察屯田停船之處。

    棗祗河、瑪瑙河、高低河、灌溝、艾城河都不是大河,然而,曹魏王朝就是在許昌缺少大河湖泊的條件下,科學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充分發揮運糧河的灌溉運輸作用,才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物質基礎。運糧河對于曹魏政權的歷史貢獻和重要性,由此可見。

    這些曾輝煌一時的河流,經過千年歲月風霜,已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使命,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還有一條河,我們不能不把目光投向它,這就是在我們這座三國文化名城中流淌著的運糧河,它就像是這座城市的血脈,使這座城市青春永駐。

    三

    這條運糧河,許昌人稱之為“曹操運糧河”。許下屯田、曹操運糧河都是三國時期的歷史產物,在當時發揮過極為重要的作用。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許,為解除經濟困擾,采納了謀士們許下屯田的建議。歷史記載,許下屯田的第一年即獲豐收,得谷百萬斛,連年豐收。然而如何把糧食運出,卻是個難題。因此,開挖運河,是曹操的必然選擇。

    1000多年前,在沒有鐵路、公路,更沒有飛機的年代,大運河的開鑿貫通,絕對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許昌是曹操成就霸業的大本營、根據地,開鑿運糧河,他的本意更側重軍事,想通過開鑿運河,解決軍隊的糧草生產和運輸問題,使許昌真正成為糧倉。開鑿運糧河從客觀上也解放了生產力,大大提升了中原地區特別是許昌一帶的農業生產水平。

    目前,流經許昌市區的這段運糧河全長7400米,北起清潩河口的王月橋,南至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青泥河交匯后入潁水。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還是流水潺潺,魚蝦滿河,兩岸垂柳依依,一副江南水鄉的模樣。后來,隨著周邊工廠的建設,人口的劇增,城市垃圾、工廠污水,都往河里傾倒,很快,這里成了許昌有名的“龍須溝”,蚊蠅肆虐,臭水滿河。

    進入新世紀以來,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多次整修運糧河,使其面貌初步得到改觀。前幾年,市政府又專門召開規劃會議,規劃描繪未來運糧河沿岸美景。按照規劃,運糧河的整修要挖掘和利用歷史資源,提升許昌市的文化底蘊,突出曹魏漕運文化、生態文化特色,在運糧河沿岸7.2公里區域分為4個核心區、18個節點、36個游園打造沿岸景觀,使水、林、城三者有機結合,再現曹魏時期運糧河的旖旎風光。

    編輯后記

    1800年前的“曹氏集團”運糧河究竟是個什么模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運糧河早已湮沒在市區高樓林立之中。如今,整治運糧河是件好事,但如何更好地保留曹魏風韻,既改善民生又弘揚和再現歷史,這是值得許昌市委、市政府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文化中原】“百代畫圣”吳道子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