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派蝶畫源自唐代宮廷
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李元嬰,精音律、善歌舞、自由放浪的性格,得不到父親的寵愛,被一貶再貶,到了遠離長安的洪州(今江西南昌)。直到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三年(639年)始受封為滕王,任洪州都督。乃建滕王閣于江畔,經常率僚屬駕清雀舸游弋江中,每當看到洲上五彩繽紛、上下翻飛的蝴蝶,皆欣喜若狂。元嬰本善畫,復經師法自然,畫蝶日趨成熟,漸成體系,因有“滕派蝶畫”之稱。
滕派蝶畫屬宮廷畫派,它以檀、沉、蕓、降香及名貴寶石為顏料,更以佛赤、泥銀表現蝶翅上的鱗片,故畫光彩奪目,富麗華貴,多為歷代上層社會人士所珍藏。
滕王李元嬰之蝶畫,巧奪天工,當時即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之美譽;宋代詩人謝無逸也有詩贊美蝶畫:“粉翅翻飛大有情,海棠庭院往來輕,當時只羨滕王巧,一段風流畫不成。”可惜滕王李元嬰的作品并無流傳,僅記有“滕王府幕賓梁太尉,常伴滕王子湛然作畫,留心此道,悟得精髓,乃得滕王蝶畫之真諦”。梁家進而訂下家規,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一代一代歷經唐、宋、元、明、清1300多年傳了下來,到了民國年間,按可考文字記載梁家子弟梁冠三已是滕派蝶畫第十六代傳人了。
滕派蝶畫
第十七代傳人佟冠亞
滕派蝶畫自梁太尉立下家規,單線傳承以后,雖然其子弟克紹箕裘,得以傳承下來,但截至清末民初,1300多年僅只16代,其間曾遭多次厄運,當在意料之中。令人想不到的是又一次厄運正悄悄靠近梁冠三。恰在這時,一個年輕人——佟冠亞的出現,改變了滕派蝶畫梁氏家傳的歷史,挽救了滕派蝶畫險遭失傳的厄運。
佟冠亞,原名國棟,畫名拙庵,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于北京,滿族正黃旗人。1920年,佟冠亞隨父母去沈陽探親。得識梁冠三。當時梁已65歲,善畫龍、梅和工筆彩蝶,但絕少示人。佟父意欲令冠亞拜梁先生為師,而梁先生總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后佟父佟祥麟出任吉林公主嶺鹽務局局長,梁客居佟家,幫辦文書,始答應下來。他每日4時起床畫畫,都要佟冠亞事先把墨研好,并舉燭照明,整整兩年,梁只向佟冠亞講授山水、花卉、人物畫技,而從不提畫蝶一事。
1923年梁冠三突患重病,臥床不起,他妻兒均不在身邊,佟冠亞4個月衣不解帶,如兒子般殷勤侍奉,終于感動了梁冠三。他病愈后和佟父議妥,擺酒宴、設香案,正式收佟冠亞為徒,傳授滕派蝶畫。并將他祖父20多年心血繪成的傳家寶《萬蝶圖》交佟冠亞觀看、研習。
佟冠亞跪接《萬蝶圖》,梁冠三說:“一來感謝你們全家對我的照顧,二來也是你有造化,該學這蝶畫,我才違背祖訓,收你為徒……”就這樣,佟冠亞朝夕研習,十易寒暑,終得真諦,成為滕派蝶畫第十七代傳人。
1933年佟冠亞拜別師父,回到北平。在其堂叔愛國名將佟麟閣的引薦下,佟冠亞得以同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一起在北平中山公園水榭舉辦聯展。出人意料的是佟冠亞的畫初次參展,即引起轟動。齊白石說他“確得梁家真傳,不愧為滕王嫡派”。參展的30幅蝶畫,被搶購一空,年僅27歲的佟冠亞就贏得了“蝶叟”“蝶仙”的稱號。
佟冠亞一展成名,名噪平津,1934年他在北平舉辦個展,又一次震動京華,展后他成立中國滕派蝶畫研究院,自任院長,謀求蝶畫的發揚光大。
滕派蝶畫結緣開封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英勇的二十九軍奮起抗戰,二十九軍副軍長、愛國將領佟麟閣在北平南苑保衛戰中壯烈犧牲。平津淪陷,日本侵略軍占領下的北平漢奸當道,特務橫行,佟冠亞作為抗屬,更首當其沖被欺凌。前來索畫的、要錢的,幾乎每天都有,弄得人心惶惶。1944年春節前夕一群漢奸走狗破門而入,以“借”為名,公然勒索巨款,佟冠亞的妻子鄭朝珍驚嚇成疾,竟至去世。年僅3歲的女兒也害了病,弄得佟冠亞在北平實在呆不下去,于1941年8月毅然南下。剛剛行至保定,女兒又染上了猩紅熱,不治而亡。從此佟冠亞孑然一身,孤獨漂泊,年底他來到河南開封。
開封是清代設立有“旗營”,全國為數不多的城市之一,留有較多的滿族。當時的開封,雖然也被日軍占領,但在熱情的開封人民幫助下,佟冠亞決定在開封定居,并經人介紹和張淑婉結婚,重新組建了家庭。
日本人統治下的開封災難重重,加上連年水旱災害,更是餓殍載道,十室九空。用佟冠亞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是一日半餐,掙扎著活下來的。”盡管這樣,佟冠亞還是下定決心,只要有一口氣,都要堅持把“蝶畫”畫下去,白天勞動,晚上作畫,如此7年,終于迎來了解放,結束了他隱姓埋名的艱苦歲月。
開封解放前夕,佟冠亞謝絕了一位國民黨軍官與他同赴臺灣,共謀“蝶畫”發展的邀請,堅決留在開封。新中國建立后,佟冠亞參加了工作,他20年如一日,不改初衷,仍然是白天工作,夜晚練畫,積累了一大批素材和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素材和作品連同師父給他的《彩蝶斗艷圖》一并在“文革”中被抄走和焚燒。在這巨大的打擊面前,佟冠亞痛不欲生,但他知道自己作為滕派蝶畫唯一傳人的重要位置和責任,強忍悲痛,以驚人的毅力和更隱蔽的方式拿起畫筆,從頭再來。畫一只兩只蝴蝶并不難,而難在畫十只、百只、千只形態不同的蝴蝶。就這樣,佟冠亞夜以繼日,回憶過去所畫蝶形,重新進行整理。有一段時間,佟冠亞所在單位調他到市郊工作,他主動承擔夜間值班,利用這段時間畫畫,常常一畫就是七八個小時,忘掉了休息,14個月他畫出了數百個蝶樣。
花開汴梁 蝶畫復生
“文革”結束,73歲的佟冠亞重出江湖,全身心地投入蝶畫創作。沉寂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滕派蝶畫在社會上一經出現,立即引起國內外書畫界和新聞、影視媒介的廣泛關注。這時的他已是名副其實的“蝶叟”了。
1982年5月8日,開封一家電影院在放映影片之前向觀眾告知:“今晚放映的紀錄片《滕派蝶畫家佟拙庵》主人公就坐在12排12號座位上。”頓時,影院內觀眾的目光都投向同一個地方,只見一位清癯的老者站起身來向大家頷首致意,立即引起了不小的騷動。有人悄悄向鄰座介紹:”我見過這老頭,說話挺和氣,但不知道他還是個大畫家……怪不得都說咱開封藏龍臥虎”……
1992年4月江澤民總書記以佟冠亞的《百蝶圖》作為國禮贈送日本友人;同年11月,還贈送葉利欽一幅三蝶圖;1993年10月,佟冠亞參加在北京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等的接見,滕派蝶畫得到肯定和高度贊賞,認為是中國的一絕,是國寶。
1994年8月10日,經河南省文化廳批準,河南滕派蝶畫院正式成立,佟冠亞任院長,并被聘為河南文史館館員。這時的佟冠亞雖已88歲高齡,但仍耳聰目明,作畫功力爐火純青,可以說已臻化境,但他還有3大愿望,一是舉辦個人畫展,讓更多的人了解滕派蝶畫;二是盡快選擇德才兼備之人確定滕派蝶畫傳人;三是在有生之年帶領徒弟完成《千蝶圖》,為祖國留下一份值得珍藏、寶貴的文化遺產。
佟冠亞的前兩個愿望,很快得到實現,1995年10月25日,佟冠亞在河南省博物館舉辦“中國河南滕派蝶畫院建院暨滕派蝶畫師徒傳缽展”的儀式上,一改過去滕派傳男不傳女的舊規,宣布其子佟起來及福建青年女畫家王小豪為滕派蝶畫第十八代傳人。可是他的第三個愿望,繪制《千蝶圖》傳世,直到2004年4月2日,97歲的佟老謝世也沒有能夠完成。
蝶畫的希望 仍在開封
滕派蝶畫第十八代傳人河南省首批文化杰出傳承人佟起來談起父親繪制《千蝶圖》遺愿未能完成的原因:一是1997年以后父親已逾90高齡,不能長時間伏案作畫;二是王小豪移居加拿大,人手太少;三是繪蝶畫材料非常昂貴,沒有充足的經濟來源,《千蝶圖》之夢只好一拖再拖……
佟起來1950年出生于開封,在父親的熏陶下,自幼愛繪畫,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創新,其父之畫,突出蝶的位置,而佟起來嘗試在不影響蝴蝶形象的同時,改變襯景,畫面較為豐滿。他精心繪制長達9.51米的《百蝶圖》和與其父合作的《貓蝶富貴圖》在畫展上一露面,即受到畫界好評,1996年5月,他的《滕派蛺蝶圖》作為珍品收藏于南昌滕王閣。
佟起來說,父親繪制《千蝶圖》的遺愿,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力爭在有生之年完成,為祖國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但繪制《千蝶圖》至少需要十幾年,還要有一個整體構想,當前,他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作者: 吳凱【原標題:滕派蝶畫在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