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走進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村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看到一個個加工黃石硯的企業拔地而起,一方方精美的黃石硯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該村有著20多年黃石硯從業經驗的方源黃石硯雕廠廠長任永廷高興地告訴記者:“俺們村已有2000多年的黃石硯生產歷史,黃石硯現在已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重要文化產品。”如今,方城縣象任永廷這樣從事黃石硯生產的人員已達上千人,黃石硯已成為方城最具特色和最有前景的重要文化產業。
多年來,方城縣委、縣政府對黃石硯傳統文化產業培育高度重視,在傳承基礎上創新,在保護基礎上開發,使黃石硯這一歷史文化瑰寶在新時期做大做強,發揚光大,重新煥發出歷史的熠熠光彩。
方城黃石硯歷史悠久,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宋,名于明清,衰于民國,復興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與端硯、歙硯、澄泥硯、洮河硯一起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因產于方城縣獨樹鎮黃石山而得名。黃石山腳下的硯山鋪村,是生產黃石硯的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村,村民們自古以來就有磨刻硯石的傳統,至今仍留傳著“硯山鋪的閨女不紡花,人人都會磨硯瓦”的民謠。
方城黃石硯具有石質細潤、石聲如馨、發墨如脂、護筆養毫、色彩艷麗等特點,深受歷代文人墨客喜愛和稱道。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將黃石硯列為石硯之首,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為黃石硯題寫了“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的著名佳句,明代文學家馬愈稱黃石硯為“石中之上品”,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先后為黃石硯題詞“中國黃石硯”、“黃石硯”,著名書畫家張重梅稱贊“南陽文化古,名硯出方城”,著名書法家孫敦秀盛贊黃石硯為“硯中極品”。
為培育開發黃石硯這一傳統文化產業,自1989年開始,在方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方城縣與香港聯貿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聯手創建了方城縣裕聯黃石硯工藝有限公司。公司本著“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增進與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旨,迅速恢復和發展了黃石硯工藝生產,并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黃石硯產業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方城縣委、縣政府將文化旅游開發作為全縣“五大突破”之一,進一步加快黃石硯文化產業開發步伐。對黃石硯石材劃定封山保護和開采范圍,統一采石,統一銷售,確保這一珍貴的文化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加強制硯隊伍技術培訓,著力培育一批德藝雙馨的雕刻大師、工藝美術師,確保生產出的硯臺古風猶存,線條流暢,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巧奪天工;建立黃石硯工藝研究中心,組織技術合作和攻關,進一步研制高精尖黃石硯產品;打造黃石硯開發一條街,建立黃石硯博物館,提升黃石硯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水平。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方城黃石硯文化產業重振雄風,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目前,全縣上規模開發黃石硯的企業已達上百家,年產10萬余方。黃石硯在雕刻技法、生產方式、銷售渠道、功能價值和創作題材上實現了“四個轉變一個突破”,即從淺浮雕技法為主的傳統手工加工方式向以深浮雕、透雕技法為主的現代高新技術加工方式轉變,從分散零碎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生產轉變,從自產自銷向多層次、多渠道、綜合型的貿易發展軌道轉變,從單純的研硯磨墨向欣賞、品玩、收藏等多功能制品方向轉變;創作題材實現了由單調向豐富的突破,既繼承了民間雕刻細膩、夸張的特點,又講究主次關系、虛實效果,熔詩、書、畫、印于一爐,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和風格。
20年來,方城黃石硯產業發展取得累累碩果,已成為方城重要的文化產業和對外交往的靚麗名片。1993年10月,黃石硯榮獲中國國際書畫博覽會金獎。同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之際,方城縣選送的99方刻有毛澤東像的硯臺以其優良品質轟動京華。1994年,黃石硯參加全國石硯展覽,榮獲石質、工藝雙項金獎;1995年,黃石硯又被國家輕工業部推薦為名牌產品,并作為國家級禮品屢次贈送國際友人。2005年,河南省寶玉石協會、方城縣政府、南陽寶玉石協會在方城隆重舉辦了河南“陸子岡杯”方城中國黃石硯首屆精品展評會,進一步展示了黃石硯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強化了黃石硯在全國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經國家郵政總局批準,“黃石硯”郵票躋身“文房四寶”系列郵票,并在全國發行。2009年,黃石硯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0年,方源黃石硯雕廠廠長任永廷攜帶生產制作的黃石硯亮相京城,相繼參加了“第三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展覽,其作品《三思硯》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收藏,成為我國石硯界一支瑰麗的奇葩。【原標題:方城縣強力做大做強黃石硯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