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澠池縣仰韶彩陶仿古研究所負責人劉新安滿心歡喜地忙碌著,他設計的獻給新中國60華誕的禮物——《喜看中華盛世》的雙體彩陶缸作品,已投入制作。
今年40歲的劉新安是澠池縣段村鄉南嶺村人,因為生在仰韶文化之鄉,劉新安對仰韶文化的興趣由來已久。從1997年開始,他先后研制出了黃河澄泥硯、仿制仰韶彩陶和特制的麥秸畫等五大系列六個產品,尤其是他研制開發的仿古仰韶彩陶系列產品包括盆、罐、尖底瓶等,全部是根據五千年前先人制作的仰韶彩陶器具仿制出來的,古樸素雅,極具觀賞價值。
劉新安最早出名,是因研制黃河澄泥硯。因為父親喜歡收藏,劉新安家中藏有許多各個時期的澄泥硯,他耳濡目染,對中國四大名硯之一——黃河澄泥硯的歷史很感興趣。當他得知澄泥硯制造技藝已失傳多年,就決心挖掘開發這項技術。看資料、拜師學藝、反復試驗,2001年,劉新安首批色形俱佳的澄泥硯出爐了,多個品種黃河澄泥硯相繼被開發出來。他的澄泥硯作品因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在2005年獲得中國先進適用技術交易會金牌,后來,部分澄泥硯被作為特殊禮物向人民大會堂敬獻,更多的產品在歷屆三門峽國際黃河旅游節上,深受各地賓朋的青睞,被游客收藏。
劉新安是個愛鉆研的人,黃河澄泥硯獲得成功并沒有使他滿足,創作麥秸畫和工藝麥秸草花瓶也是他的一絕。他研制開發的防止蟲蛀、美觀耐久的麥秸畫,被許多市民當成藝術品擺放在家里。
最讓劉新安欣慰和自豪的還是仰韶彩陶復制品的研發。一次,他陪朋友去仰韶文化遺址參觀,朋友被那精美的出土陶器吸引,贊不絕口。劉新安就想,如果能做些仿制品,作為旅游產品,不是很好嗎?說干就干,劉新安仿制的仰韶彩陶很快就開發出來。當他還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時,北京來的一位專家告訴他,仰韶彩陶上的花紋是在燒制前用無機顏料繪上去的,劉新安仿制的彩陶恰恰與之相反。隨后,他用了3年零7個月的時間,終于摸索出了用各種顏色泥土作為顏料繪制彩陶的方法,采用無機顏料替換過去的有機顏料,使制作出的彩陶色彩更加勻稱,更加仿古。如今,劉新安的澠池仰韶彩陶仿古研究所創作了許多精美產品,其中作品《家和萬事興》獲得河南旅游商品銀獎。劉新安對記者說,自己研制仰韶彩陶、黃河澄泥硯及麥秸畫主要是為了打造地方旅游產品、發展文化產業,以此來弘揚仰韶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夠從中了解歷史,品味古代文明。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日,劉新安早早就上了心。他組織人員根據當年從澠池仰韶文化遺址收藏到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彩陶王”(彩陶缸),按比例縮小三分之一,做成兩個連在一起的高40厘米的彩陶缸,定名為《喜看中華盛世》,作為禮物,為共和國的60華誕送上一位農民企業家的祝福和心意。【原標題:仿古仰韶彩陶獻禮共和國60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