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程慧娟/文 鄭璐/圖
●他學的是獸醫 卻不忘繪畫夢
郭西凡出生于1944年,小時候就很喜歡書畫。當時平樂村有位叫郭祝山的畫家,很喜歡畫一些燈籠、侍女圖,等等,郭西凡常常跑到平樂南街那里看郭祝山作畫,也很敬佩這位畫家的畫功。
1961年,郭西凡考上了中等農業技術學校,學的是獸醫專業。因為出身農村,就想學一些適用于農業的實用技術。三年畢業之后,他被分配到獸醫站工作。此時他走的路似乎離自己的繪畫愛好越來越遠,但郭西凡說不管是在上學還是在工作期間,他一直堅持練習繪畫。
后來,郭西凡回到了平樂村,在當時的生產組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因為上過學,是文化人,他擔任了生產組的會計,當過毛澤東思想輔導員,給村民們上一些政治課。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還當上了紅衛兵,參加了當時的革委會,之后也開始了自己的“仕途”。1969年入黨之后,任平樂公社副書記和平樂村大隊支部書記。在1968年至1978年,帶領村民們打井、植樹造林、建磚場,發展了平樂村的經濟。
1979年不當村支書之后,郭西凡開始外出畫炭精畫像,先后去過西安、武漢、襄樊等地。這期間也做一些小生意,傳授油漆技藝,掙點錢養家糊口。“我的愛好很廣泛,比如正骨、針灸、木工等,但是書畫我是永遠不會放下的”。
●兩個原因三本書他走上了畫牡丹的道路
1983年,洛陽舉辦第一屆牡丹花會,此后的聲勢一年比一年壯大。1988年,郭西凡參加牡丹花會之后觸動很大。1990年開始,他才算真正走上了牡丹畫的創作之路。
“我開始畫牡丹有兩個原因。”郭西凡說,“第一是因為牡丹花是洛陽的名片,隨著牡丹花會的舉辦,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洛陽,見到了洛陽牡丹,牡丹畫的雍容華貴讓很多人喜愛。還有個原因是,當時平樂的畫家郭泰安已經賣畫賣出了名氣,并且也賺到很多錢,他的一幅畫在西安能賣到三四十塊錢,這在當時是很可觀的收入。”
那時候生活還很困難,郭西凡平時賺的錢都用來買了筆墨紙硯。在已近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開始研究畫牡丹,需要下很大的工夫。“那時候學東西勁頭很足,我覺得學什么都得鉆進去,不鉆進去永遠都學不好”。
“我喜歡逛新華書店,在畫牡丹前期,買了三本書來學。一本錢行健的,一本唐玉潤的,一本邵仲節的。”郭西凡從這三本書中學到了很多畫牡丹的技法。
郭西凡的座右銘是“人人為師,處處求師,萬物為師”。這三句話一直伴隨著他。在學習牡丹畫期間,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跑去看郭泰安畫畫,不會的就問別人。沒有拜師,沒有學習班,他完全靠自己看書、多問、多練習,創作出很多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
“練了三年之后,我就出去賣畫了。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好,學畫畫也圖的是賣畫,養家糊口。”郭西凡和同村的其他畫家帶著牡丹畫到關林、龍門、白馬寺附近的畫廊賣。當時一幅3尺的畫只能賣5塊錢,同去的人把畫賣了,他嫌價錢低不愿意賣。有一段時間畫賣不出去,讓郭西凡很是苦惱。
“我的事業心很強,一直把畫畫作為一種終身事業來看待。”郭西凡說。
●成立書畫院 壯大牡丹畫家隊伍
雖然郭西凡在畫技上不斷進步,不斷出作品,但是牡丹畫的銷售一直是個難題。1998年,郭西凡和當時平樂的七八位畫家一商量,在平樂村成立了“漢園書畫院”,也就是現在的洛陽平樂牡丹書畫院的前身。成立書畫院,是為了集合畫家的力量,建立品牌向外宣傳,也好打出市場。
2006年12月,洛陽平樂牡丹書畫院開始籌備。2007年開始,書畫院的主要工作是團結村里的畫家們。郭西凡說,當時他們團結了村里16位畫家,之后就開始在村里舉辦學習班,教授牡丹畫。2007年至2009年總共舉辦了5屆學習班,培養了100多名牡丹畫愛好者,村里畫牡丹的隊伍也不斷壯大。
在書畫院成立之后,他們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宣傳平樂牡丹。在書畫院舉辦學習班的同時,洛陽市的牡丹畫名師王繡、文柳川也來到平樂傳授村民們技法。同時,他們還不斷地到廣州、深圳、北京宣傳平樂牡丹,甚至還將畫展辦到了臺灣和新西蘭,平樂牡丹畫的名氣越來越大。
“在畫牡丹上面,我提出了一個口號:花圖富貴,葉子灑脫,枝干大氣,整幅作品要生動,遠看有氣勢,近看有筆墨。”郭西凡對牡丹畫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銷售力量薄弱
賣畫仍有困難
在幾年的傳授和摸索中,平樂的許多農民畫家,已經可以畫出相當好的牡丹畫作品了。郭西凡說,現在牡丹畫的銷售仍然是個很大的問題。畫家們平時作畫已經很忙碌,再出去銷售的話,就需要投入很大精力。于是村里成立了洛陽市平樂國色牡丹畫有限公司,專門負責牡丹畫的銷售工作。
“現在我們提出來的口號是,一年畫夠10萬張,達到1000萬,怎樣實現這個口號,還是個很大的問題。”郭西凡說,他的畫作基本上是一尺100元,牡丹畫的價錢按照畫師的等級逐級下降。所以一級畫師的畫作賣不上價錢,也會直接影響其他畫師的收入。現在平樂牡丹畫的價錢也是參差不齊,怎樣實現“一幅畫一畝田”,保證畫家的收入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對于如何提高收入,郭西凡說,首先畫師們要把畫技提高,一定要保證質量,其次宣傳要到位,做正當銷售,不搞惡性競爭。
●作畫先做人
傳承從娃娃抓起
談到如何畫好牡丹畫,郭西凡說,“作畫要先做人”。在他看來,如果一個人沒有風骨,一定畫不出來好的畫作。成立書畫院之后,他對學員的要求是多學習。作畫也是經驗的積累,畫得多了就能掌握住水和墨的比例,知道怎樣才能調出好的色彩。一個作品的好壞,不是靠畫家自己吹噓的,是要讓畫來說話的。
在郭西凡看來,一個人真正畫好牡丹畫,能拿得出手,能出去賣,需要三年的時間練習,至少要練夠1000張紙才可以。作好畫要多練毛筆字,他說,自己最滿意的其實是書法作品,在他的工作室里,掛著許多他的草書作品。
郭西凡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受他的影響,都很喜歡畫牡丹畫。小女兒上學期間學的就是牡丹畫。現在逢年過節家人團聚的時候,他總要給家人講講牡丹畫的技法。他說,平樂牡丹畫要成為一個文化產業,傳承很重要。現在在平樂的小學、初中,都把牡丹畫作為一門課程,從娃娃抓起,讓牡丹畫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原標題:平樂·被牡丹畫改變的村莊 郭西凡:作畫先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