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姚敬堂:畢生心血為年畫

2013/10/12 9:35:16 點擊數: 【字體:


    提起朱仙鎮,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色彩艷麗、吉慶歡喜的木版年畫,而提起朱仙鎮木版年畫,不得不說的就是姚敬堂。當地人把他和木版年畫一樣,看成朱仙鎮不可多得的“寶貝”。

    鶴發童顏、面目慈祥、身體硬朗、十分健談……這是3月5日,記者見到姚敬堂時對他的第一印象。朱紅的大門、貼滿木版年畫的“窗花”,跟著姚老走進朱仙鎮木版年畫博物館,展廳內琳瑯滿目的木版年畫讓人眼花繚亂,老藝人正在忙著印年畫,空氣中彌漫的紙墨香令人陶醉。

    作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主要挖掘整理人,姚敬堂為朱仙鎮木版年畫重回昔日輝煌傾注了畢生心血,也見證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起死回生。談起朱仙鎮木版年畫,老人如數家珍。

    “朱仙鎮木版年畫,從明朝到現在,消長興衰不是一句話就能說得完。我家住楊武村,村里的村民基本上都從事木版年畫的制作。到上世紀50年代,木版年畫被劃為‘四舊’,不準生產,所有的作坊、東家、藝人一夜間都收了家伙,散了攤。是改革開放給了木版年畫重見陽光的機會。”姚敬堂娓娓道來。

    1986年3月25日,是姚敬堂至今記憶猶新的日子。那一天,朱仙鎮木版年畫社在關帝廟正式掛牌成立。作為社長的姚敬堂,從此開始了20多年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復興之路。

    “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尋找老藝人。那時鎮上60歲以上的老藝人有11個,請到年畫社的有4個。”姚敬堂說,光靠這幾個老藝人是遠遠不夠的,得從民間尋找留存下來的老版子才行。

    經過多方找尋,他一共找到了53塊木版年畫版,其中有重樣的,不重樣的有23塊,畫面上大多是灶王和門神。這些讓姚敬堂欣慰之余又倍感困難重重。如何才能找到更多版樣、搜集到更多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素材成為姚敬堂最關心的問題。他先從一個德國留學生那里得到了現存于德國一家博物館的30多張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照片。后來他又專門趕往上海魯迅紀念館,通過拍照,從那里得到魯迅生前珍藏的42張朱仙鎮木版年畫樣本。

    1993年,盡管姚敬堂已退休,但他對木版年畫的研究一如既往。為了將朱仙鎮木版年畫這一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瑰寶繼承和發揚下去,姚敬堂將自己多年的積蓄都投入到木版年畫的研究上。

    在許多和姚敬堂一樣熱愛木版年畫人的努力下,朱仙鎮木版年畫重新以驚艷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2002年10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朱仙鎮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鄉;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1月,朱仙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一直以來,姚敬堂有一個想法:“木版年畫上的故事、素材都源于民間,但現代人卻很少知道年畫的內容,應該進一步挖掘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內涵,整理木版年畫里的故事。”如今他的愿望已變成現實。2010年,由他主編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故事集》一經問世就受到中外年畫愛好者的歡迎。

    朱仙鎮木版年畫滲透著當地人對生活最質樸的期許,也傾注著許許多多像姚敬堂這樣的朱仙鎮人的畢生心血。“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朱仙鎮木版年畫載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于木版年畫的進一步發展,姚敬堂滿懷期待。本報記者 付艷波【原標題:姚敬堂:畢生心血為年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2013年3月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