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記者來到鄭州市老鴉陳村,見到了這位神奇的銅版雕刻者。剛走進陳木林家里,記者就被客廳墻上懸掛著一幅《漢夫子風雨竹》所吸引,該圖由三扇小圖組合而成,高1.7米,寬2.3米,恢宏大氣,十分精美。 陳木林告訴記者,這幅《漢夫子風雨竹》2007年6、7月份開始著手制作做,歷時一年時間完成,光材料費就花了一萬多元。
談及銅版雕刻的初衷,陳木林說:“我平時就喜歡雕刻,以前曾在木頭上雕刻過,感覺木頭雕刻的作品不易保存,我就尋思著找一種能夠長久保存的材質來替換木頭。后來我就想到了用銅版來雕刻。經過我幾個月的考察發現銅版雕刻創作在全國幾乎沒有,因此我就下定決心要把銅板雕刻做好。”
想法雖然很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困難重重。陳木林告訴記者,銅版材質比較堅硬,需要用鉆頭來雕刻。剛開始買的是便宜鉆頭,硬度不夠,還沒怎么用就斷了。沒辦法只好三天兩頭到機電市場跑,幾乎把這種型號的鉆頭都試了一遍。當找到合適的鉆頭時,陳木林高興了好幾天。“雕刻時要非常專注,否則鉆頭就會斷,有的字只有幾毫米大小,完成起來非常困難,全靠手感來操作。”經過陳木林的耐心鉆研,終于掌握了銅版雕刻的手法。
如今,陳木林著手創作的銅版雕刻《漢夫子風雨竹》獲得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外觀設計專利和發明專利的殊榮。當知道了這個消時息時,陳木林說,這輩子能干成一件事,值得。(完)【原標題:鄭州普通農民玩轉銅版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