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守望者促成日本人歸還千張木版年畫
2014/7/24 9:22:2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他,數十年如一日為民間文化保護奔波,足跡遍布河南110多個縣的田間地頭;他,曾促成日本人歸還千張木版年畫,促成恢復鈞瓷失傳千年的柴燒工藝;他,就是被譽為“河南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代言人”的夏挽群。
昨日,河南省文聯在駐馬店新蔡對新蔡縣毛氏濟世堂、汝南縣李氏香油醬菜坊、泌陽縣俸皇酒三家“河南老字號”進行授牌,和這三家一同入選《第二批河南“老字號”保護名錄》的,全省還有40家。昨日的授牌儀式熱鬧而喜慶,夏挽群感到格外欣慰。因為,這和他背后為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所付出的艱辛分不開。
促成日本人歸還千張木版年畫
夏挽群的名片上有很多頭銜:中國民協副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民協主席,但最引人矚目的還屬“河南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標識和文字。夏挽群對此的注解是: “這是我的偏愛,中原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濃縮版,河南應該成為全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表率,這是我給自己立的一個標桿,也是我的追求。”
一旦夏挽群認準的事情,他會全力以赴。早在2003年,日本一個民間藝術考察團來河南考察。當時,負責接待工作的夏挽群聽說“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了很多中國木版年畫,其中包括開封朱仙鎮(zhèn)年畫”,經過進一步了解,讓他吃驚的是來訪的兩位日本人竟收藏了1000多張我國各個時期的木版年畫。“我很震驚,很慚愧。”夏挽群說,當時他正準備出版《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一書,于是,他向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提出了到日本搜集資料的想法,馮驥才十分支持,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的日本友人決定將這1000多張木版年畫無償捐獻給中國。
普及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理念
2003 年,全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發(fā)動伊始,河南率先響應,夏挽群所負責的河南省民協在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理念的宣傳與普及,以及河南省、市、縣各級搶救工程領導組織機構的建立,重點搶救項目的實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河南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調查、申報、命名”、“《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南縣卷)的編纂”、“河南十大民俗經典的調查與命名”、“河南民居民間建筑普查”、“河南老字號普查”等五項專項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展開,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欲在鄭州打造“老字號”一條街
“眾多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之中,人們常會忽略掉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商業(yè)文化遺產——老字號。”夏挽群說,目前我省各地有規(guī)模、有影響、至今仍存活的“老字號”,是長期農耕時代廣大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和智慧的結晶,他們的文化記憶是我們了解傳統(tǒng)商業(yè)歷史的寶庫,“不能讓這些技藝和記憶斷絕在我們手中。”
據介紹,目前已經任命的兩批河南省“老字號”共119家,夏挽群坦言:“我們想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在鄭州找到一條歷史街區(qū),把這么多‘老字號’集中請過來,讓我們用鋼筋水泥搭建的城市森林中多些文化的滋潤。”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20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