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自幼喜愛美術,三十多年的追求、探索,使張艷對各種門派的藝術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哪種藝術,對她都有濃厚的吸引力。藝術家們用藝術表現生活,啟發她大膽創新,在繼承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開創了具有使用、觀賞、審美價值的崇高藝術境界,形成了張艷藝術門派。
張艷,河南省文藝家協會會員,現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有駝鳥、鴨、鵝蛋彩繪及駝鳥蛋浮雕,葫蘆彩繪、泥玩、有剪紙、布貼畫、民間香袋、香包、繡球,有觀賞及實用的中藥保健布藝,有保健靠墊、枕、護腰等,有傳統的民間工藝吊件、壁掛等女紅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內大型文化活動,獲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鼎獎,河南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彩蛋 :工藝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運用蛋殼作裝飾品作為婚嫁、生兒育女、春游、端午節的吉利品。清代時期即被列入七十二行業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現代被作為裝飾品和禮品,象征著新生命的開始。
彩蛋是在很小的面積上,以民族傳統技法描繪而成的。寸間千里,咫尺萬變,層次分明,精致入微。蛋殼本身質地細膩,瑩潔如玉,清秀俏麗,小中見大,別具一格。目前,我國加工彩蛋工藝品的蛋花師極少,作品具有極高的觀賞極收藏價值。
香包:“趨吉避兇”這一吉祥觀念是人類從古至今不變的心理追求,也是香包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得以滋生、發展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吉祥” “福善” 的民族,力求摒棄一切邪惡的力量,作為護身符的香包由此萌生、發展。
香包已經不在局限于作為端午節的俗用品,現代香包重視造型、寓含吉意,用于日常收藏、家庭、場所裝飾,可避惡之氣、清心祛病、清毒驅邪,加之中藥理念,可健腦強身。
張艷的工藝美術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在世人面前展現,在發揚傳統民間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集百家之長,發明了剪紙香包,繼承發揚了布貼香包、刺銹包等,凝聚多種藝術為一體,體現了物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風格獨特,天下無雙。作品收編入河南省工藝美術圖志。獲十杰工藝美術家稱號。【原標題:張艷的綜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