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木版年畫正走向沒落 專家呼吁保護民間藝術
2014/7/24 9:30:5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進入每年的11月份,全國年畫印刷單位就進入了加班加點印刷、批發年畫的黃金季節,以迎接紅紅火火的春節市場。11月中旬,記者和開封市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一起,驅車來到在全國久負盛名的年畫產地、六朝古都河南開封朱仙鎮,卻意外地發現這里已經幾乎不印刷年畫了。設在朱仙鎮岳王廟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社也是冷冷清清,只有幾名老人在閑聊,夕日紅火全國的開封年畫正走向沒落,實在讓人為之扼腕嘆息。
久負盛名
朱仙鎮在河南省開封市城南20公里,北宋末年岳飛曾率軍在這里大破兀術的金兵,朱仙鎮由此更為國人所知。除此之外,朱仙鎮木版年畫還是我國四大年畫產地之一。
朱仙鎮木版年畫主要采用水色套印,顏料采用天然原料炮制,史稱“世界絕活”。它繼承了漢唐壁畫的傳統,繪畫技法具有構圖飽滿、線條粗獷、形象夸張、色彩鮮艷、久不褪色的特點。朱仙鎮木版年畫題材和內容大多取材于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鄉土氣息濃郁,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
屢受磨難
新中國成立后的60年代初,開封市成立了“開封朱仙鎮年畫所”。然而,“文革”期間,開封朱仙鎮年畫幾乎被毀滅殆盡,從民間作坊抄收的上千塊珍貴木刻雕板,被集中起來整整焚燒了一天,民間藝人改行換業,散失民間。
改革開放之初,開封市政府對開封年畫非常重視,又恢復成立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社”,木版年畫曾先后在海內外展出,備受歡迎。90年代末,開封年畫也引進膠版印刷技術,使年畫產量、質量和效益都大大提高,并打破千百年來傳統年畫白底彩印的形象,首開紅底膠印年畫之先河,使年畫更顯得喜慶,深受群眾的歡迎。
然而好景不長,在2000年全國報刊、出版社整頓期間,開封朱仙鎮年畫出版社被省新聞出版部門“整頓”掉,開封朱仙鎮年畫版本被山東、河北等外省出版部門大量膠版印制,并返銷河南年畫市場,三年時間,開封朱仙鎮年畫幾乎喪失了市場,開封年畫再一次跌入谷底。
呼喚保護
2002年12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開封召開了首屆年畫學術研討會,新加坡、泰國、德國等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對開封年畫大加贊賞,對其藝術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再次引起開封市政府對開封年畫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并在市政府會議上進行討論,著手解決恢復開封年畫出版社等問題,使開封年畫藝人和群眾深感欣慰。
開封市知識產權局有關人士表示,市局由于現在人數少,暫時還沒有精力顧及民間文藝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市文化、新聞出版部門一直在努力與省新聞出版部門協調,恢復成立開封年畫出版社,但由于種種原因,開封年畫出版社始終沒有獲得省新聞出版部門的批準。他說,“開封年畫的研究、恢復和挖掘,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財政不可能投入和補貼,主要靠年畫出版社印制年畫銷售,以豐補欠,維持年畫的研究發展,因此,現在沒有了出版社,開封年畫也就喪失了繼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11月中旬,記者在開封宋都御街一家門店見到了開封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任鶴林,他到北京中國文聯呼吁開封年畫保護問題,連夜坐火車剛回來。
談到與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等地年畫對比,他說:“傳統木版年畫膠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傳統民間文藝嫁接現代工業科技的產物,甚至可以發展成為一種產業。天津楊柳青年畫也是中國優秀的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天津市政府就把楊柳青鎮和楊柳青年畫作為一種旅游文化品牌去包裝、宣傳和扶持;河北省政府專門撥出專款建設武強年畫博物館,大打年畫旅游文化品牌。相比之下,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任鶴林不無感慨地說。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20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