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滕派蝶畫希望走出"深閨" 年底將舉辦全國巡展
2014/9/30 10:39:1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廈門晚報訊 1000多年前的蝶畫技藝流傳至今,畫中栩栩如生的蝴蝶令人驚嘆。日前,滕派蝶畫技藝正在申報廈門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滕派蝶畫的第18代傳人,陳軍正在與中國花鳥畫的領軍人物、中國美院教授杜曼華合作創作十米長卷《百花百蝶圖》,預計年底可以完成。之后準備舉辦全國巡回展,出版大型畫冊,讓廣大市民一睹滕派蝶畫的真容。
滕派蝶畫被公認為歷代蝴蝶畫的翹楚,由于過去畫作都在皇宮中流傳,現在也很少參加畫展,所以在民間難得一見。而在廈門,就“隱居”著一位滕派蝶畫的傳人陳軍,30年來低調創作。
日前,記者終于有機會走進陳軍的工作室,揭開滕派蝶畫的神秘面紗。
陳軍今年53歲,23歲開始學習“滕派蝶畫”。陳軍說,1982年他在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上學,正好看到一部關于滕派蝶畫的紀錄片,對精彩的蝶畫十分向往。巧的是,滕派蝶畫的17代傳人佟冠亞就居住在陳軍的老家河南開封,他便利用暑假時間登門求教。當時75歲高齡的滕派蝶畫大師佟冠亞正在尋找傳人,他對陳軍的繪畫功力十分賞識。于是,陳軍在見證人的見證下,正式磕頭拜師。
“滕派蝶畫的材料、技法都不會對外展示,外人看到的只能是成品,看不到作畫的任何過程。”陳軍說,拜師之后,他就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跟隨老師學習,1985年畢業分配到河南大學后更是一有空余時間就跟隨老師左右,由老師言傳身教,大概5年左右得到了真傳。
同時,陳軍還將在美術學院四年所學的繪畫技巧融入創作當中,將過去比較單調、灰暗的色彩進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蝶畫的色彩,得到老師的贊賞。
1991年,陳軍作為廈門特區引進人才來到廈門,后來進入廈門日報社,也將滕派蝶畫技藝帶到了廈門。“都說十年磨一劍,我是三十年磨一劍。”陳軍說,50歲之前被稱作青年畫家,他剛剛步入中年,現在正是創作的黃金時段,技藝也基本上成熟了,為此才決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陳軍說,作為中國傳統畫藝中的一個派系,滕派蝶畫同樣面臨外來文明的沖擊,生存空間變得狹小。滕派蝶畫的技藝要求,除了強硬的作畫功底外,其作畫時間長等因素也隱藏著傳承的危機,而滕派蝶畫的適合傳承者又極難尋覓。
他希望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共同重視保護滕派蝶畫。
5只蝴蝶要畫上一個月
蝶畫成本高,一只蝴蝶的基本市價為5000元—8000元。
廈門晚報訊 滕派蝶畫的一幅《百蝶圖》一般要八九個月才能完成,耗時之長,現今傳人的作品除做國禮及其他禮賓之物外,傳世甚少。
滕派蝶畫有四大藝術風格之說——“雅、素、灑、脫”:雅,即雅致不俗,所畫之蝶筆筆生動巧妙,“顯隱得法”,彩絨清晰,引人入勝;素,在全幅表現出如冰之晶,每蝶中悉蘊藏韻朗氣氛;灑者,筆法瀟灑流利,技巧靈玄,法不越軌,使觀者盡舒暢之感;脫,乃突于絹錦之上,望之有搖搖欲飛之勢。
其作畫材料以佛赤、泥銀表現蝴蝶翅上的鱗片,用各種名貴寶石粉色,用五種珍貴檀、沉、蕓、降香等為顏料,使蝶畫富麗華貴、光耀奪目。滕派蝶畫屬于工筆重彩畫類,獨特的顏料和特殊的技法,使蝶畫保持百年仍不減初作時的風采,被各朝代上層社會視為珍品。
“一只蝴蝶,從勾完線到上色要十遍左右,勾出來的線比頭發絲還細,比工筆畫還要精細。類似微雕,用放大鏡來看,連蝴蝶身上的絨毛,還有各種眼神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陳軍說,5只蝴蝶就要畫上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非常耗時耗功夫。各種材料也很昂貴,例如要用純金碾成金粉、金箔,再用膠水調制,現在一只蝴蝶的基本市場價為5000元-8000元,其中材料的成本就占了1/5左右。
李淵之子做“蝴蝶夢”獨創滕派蝶畫
廈門晚報訊 滕派蝶畫從宮中流傳到民間后,其畫流傳于世界各地。由于其“獨門”、“冷門”的特質,此畫在民間并不廣為人知。
據史料記載,唐朝初期,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將自己的“蝴蝶夢”留在宣紙上,獨創一門,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宋代詩人謝無逸有詩曰:“粉翅雙翻大有情,海棠庭院往來輕。當時只羨滕王巧,一段風流畫不成。”在中國畫壇上,由于此派蝶畫不同凡響,獨樹一幟,師祖滕王,故稱“滕派蝶畫”。從唐代至今一千三百年來,因滕派蝶畫以他傲然的古典精華,現仍散發著無比的藝術魅力。
梁蔚是元嬰之子湛然的幕賓,因常伴湛然做事,故得滕派蝶畫真傳。從此,滕派蝶畫開始在民間流傳。此技藝在梁家內部相傳十數代之久,并有“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規定。
到了民國年間,梁冠三為滕派蝶畫第十六代傳人。陳軍的老師佟冠亞是滿族正黃旗人,因曾經4個月衣不解帶服侍患病的梁冠三,才終得滕派蝶畫真諦,成為滕派蝶畫第十七代傳人。佟冠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成名于北京,后因抗日戰爭逃亡并隱居于河南開封。八十年代,佟冠亞再次揚名海內外,中央各大媒體爭先報道。佟冠亞于2004年4月2日去世,享年97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廈門晚報 (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