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白馬之戰”的主戰場在滑縣的白馬,那么“延津誘敵”一戰就是標準的發生在延津境內的事了。
袁紹聽說曹軍斬了他的大將顏良之后從白馬退去,又急又氣,就親自率領大軍渡河南進,恨不得一口就把曹軍吞掉。手下大將沮授勸阻說:“現在最好還是駐軍在延津,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進攻官渡。如能攻下,再來迎接駐留延津的大軍,也不算晚。如果大軍貿然南進,萬一失利,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袁紹驕傲自大,斷然拒絕了沮授的正確意見,命令主力部隊渡河向南追擊。在大軍將要渡河時,沮授嘆息說:“黃河呀黃河!我們還能再渡河回去嗎?”袁紹見沮授斗志不堅,信心不足,就再把沮授率領的部隊抽掉一部分歸郭圖指揮,削弱了沮授部的兵力。
當袁紹的軍隊趕到延津以南的時候,曹操命令軍隊在延津南面土山坡下扎好營。了望哨發現袁軍,立刻向曹操報告說:“袁紹追兵大約有五、六百騎。”過了一會兒,又報告說:“袁軍騎兵逐漸增多,步兵多得數也數不清。”曹操說:“不要再報告了!”就命令騎兵解下馬鞍放開馬,把輜重車輛都雜亂地停在路上。曹操的部下都認為敵軍眾多,恐難抵擋,主張退守營壘。只有謀士荀攸領會曹操的用意,對他們說:“這樣正是引誘敵人上鉤,怎能后退呢?”不一會兒,袁紹的騎兵將領文丑和劉備(這時投靠袁紹)一同率領五、六千人馬先后趕到。曹操的將領們感到情況緊急,催請曹操下令迎戰,曹操還是非常沉著地對他們說:“還不到時候。”又過了一會兒,袁軍后續部隊大部分趕到,看到曹軍的軍用物資堆得滿地都是,就爭先恐后地去搶奪,亂成一片。于是曹操振臂一揮“可以了!”指揮全軍一齊上馬沖殺,大敗袁紹軍,斬殺了袁紹的又一大將文丑,俘虜了文丑的全部人馬,然后退回官渡。
“延津誘敵”緊接“白馬解圍”,是官渡之戰中曹軍取得的第二次大捷。袁紹一連損失顏良、文丑最出名的大將和許多人馬,士氣受到重大挫傷,曹操方面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被動地位,奠定了全局勝利的基礎。【原標題:官渡之戰與延津---延津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