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省清豐縣讓“孝風”刮進千家萬戶

2013/9/2 11:37:14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馬村鄉高家村,有一個五世同堂的幸福之家,老壽星張九芝已104歲高齡,凡被問及長壽秘訣,她總是說:“少葷多素勤鍛煉不算,主要是有俺獻普這個孝順兒子,讓我多活了50多年。”
老人說的是最小的兒子李獻普,今年65歲。張九芝53歲那年因腸胃炎大發作險些喪命,此后就日不離藥,十幾歲的李獻普便開始每日為老人倒水送藥、洗腳捶背,還與母親同居一室,隨時聽候召喚,至今已50余年。

    李獻普所在的清豐縣得名自隋代大孝子張清豐,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張清豐以賣燒餅為生,因母親說第一爐燒餅好吃,于是,每天的頭爐燒餅概不外賣,專孝娘親,此事傳為佳話,唐朝時乃改頓丘縣為清豐縣,孝道文化也在此綿延千年而不絕。

    張清豐“善事父母”的可貴之處在于“養老”更“敬老”,感人之處在于用心程度達到自覺境界。他每天打燒餅忙營生,為不讓老母惦念擔心,天天不忘“出稟返告”他的去向。看似日常不經意的生活細節,他當成一種“規矩”堅守了一生。這些“清豐規矩”,漸漸演化為中原大地萬千家庭的尊老習俗,演化成中華孝道文化外在的表達形式:每天吃飯時先給父母盛飯,過年節改善生活時把好吃的先送給老人品嘗,出門前回家后先給老人打招呼請安等等。

    清豐縣因孝子張清豐而享有“孝道之鄉”的美譽,張清豐的塑像就聳立在縣城西北部。孝道則被李獻普視為當然,他說:“父母恩情重于山,萬分難報一二,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沒什么值得夸耀。”理所當然的孝道文化如今已成為清豐縣的一張名片。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清豐縣正采取多項措施,整合傳統孝道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孝道文化,為傳統的孝道文化注入了鮮活的時代內涵,也讓孝文化的清風刮進每家每戶。

    作為遠近聞名的孝子,李獻普給四鄰八鄉做了好榜樣,左鄰右舍經常到他家來串門。鄰居李冬梅說:“我們這片原來有吵架的、鬧氣的,現在都變孝順了,大家都會拿他(李獻普)說事,他這個頭帶得好。”
樹立像李獻普這樣的孝道典型正是清豐縣弘揚孝道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該縣每年都舉辦以敬老孝老為主題的“十大孝星”“當代孝子”“和諧家庭”等評選活動,并對評選出的典型進行隆重表彰和大力推介,組建孝道典型事跡報告團,在鄉鎮、村莊、社區舉行巡回報告會。

    清豐縣另一位20年如一日伺奉繼母的孝義楷模王善杰說:“孝義不是從書本上學的,是從心里出的。”清豐縣文化局原副局長唐孝方說,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是有些需要引導,因此,父母和學校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據清豐縣教育局紀檢書記晁文明介紹,從2009年12月起,清豐在全縣中小學生中開展了以“感恩、孝道”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在今年8月份的全縣文藝會演上,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洗腳》感動了許多觀眾,每逢兒童節、母親節、清明節、勞動節等節日,學校都會通過“感恩”征文、“感恩”主題班會、布置愛心家庭作業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

    主題教育已初見成效,晁文明舉了一個例子:清豐縣紙房鄉萬家小學的萬厚望之前從不愿跟別人提及自己雙目失明的父親,如今,他放學后經常推著父親出門轉轉,或給父親捶背、揉肩。

    不僅學生,家長也是學校的教育對象。清豐縣不少學校聘請老教育工作者擔任學校顧問,為家長傳授平等交流、習慣培養,感恩教育等家教理念和方法,要求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尊老敬老的榜樣,并定期交流研討,使家長素質和家教水平明顯提高。

    孝義楷模王善杰說,孝道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家庭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基礎。如今,清豐縣已有不少群眾開始自發弘揚孝道文化。該縣民政局退休干部李懷珍花費3年時間,一方面翻史書、查資料,一方面親自訪孝問賢,將清豐縣從古至今48位忠孝之士的事跡編撰成書;還有幾位退休的老干部組織了孝道文化研究會,對孝道文化進行探討和研究;有些村莊還成立了“孝媳秧歌隊”,每逢鄉村集會都走上街頭宣傳“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目前,清豐縣對孝道文化的建設投入不斷加大,孝道文化正成為清豐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孝道文化是整個炎黃子孫共同認同的文化,只要一提孝道,馬上會有一種文化認同感,有利于我們進行對外交往和開放。”唐孝方說。(劉雅鳴  李亞楠)【原標題:河南省清豐縣讓“孝風”刮進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網 2010-10-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