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天,《中國古代書法——楷書》特種郵票首發式在長葛市隆重舉行,楷書鼻祖、三國時期潁川長社(今長葛市)人鐘繇的楷書代表作《宣示表》位居6枚郵票之首。在此次郵票發行之際,我們采寫了一組稿件,帶領讀者探尋鐘繇與許昌的淵源,了解鐘繇書法的歷史地位、藝術成就及“鐘繇楷書郵票”背后的故事。
隨著11月5日的日漸逼近,長葛市《中國古代書法——楷書》特種郵票首發式的氣氛也愈來愈濃。10月30日,一進入長葛,記者便被這種氣氛所感染,道路兩側紅色的《中國古代書法——楷書》特種郵票首發式宣傳牌迎面而來,長葛市郵政局大門口的倒計時版面更是給人一種緊迫感。
《中國古代書法——楷書》特種郵票是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繼篆書、隸書之后發行的第3套書法郵票,一套6枚,分別選自魏晉及唐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鐘繇的《宣示表》位于6枚郵票之首。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2006年年底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對外公布的“200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中,該套書法郵票并沒有楷書鼻祖鐘繇的楷書作品。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呢?長葛市書協主席劉迎春為記者解答了這一疑問。
2007年1月,市郵政局在籌備2007年6月1日《孔融讓梨》特種郵票首發式時,得知2007年國家郵票發行計劃已經公布,其中定于2007年11月5日發行的乃是《中國古代書法——楷書》特種郵票,一套6枚,分別選自魏晉及唐代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作品,其中洛陽1枚,陜西4枚,山東1枚,發行計劃中恰好有這6枚郵票的彩圖。從專業角度來看,這6枚郵票囊括了中國楷書史上影響深遠的“楷書四大家”,但卻獨獨缺少了楷書鼻祖鐘繇。“發行楷書郵票沒有楷書鼻祖鐘繇的楷書作品,這是不完整的。什么事情都必須有源有流,沒有源就談不上流。在楷書史上,鐘繇是源。”劉迎春說。
為了使鐘繇楷書作品申請列入楷書郵票發行計劃,長葛市委、市政府與郵政部門積極協調,邀請了相關專家展開可行性研究,認真求證,在確定可行性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級領導反映,并將其列入長葛市政府37項重點工作之一。2007年2月,雖已臨近春節,但具體負責此次申報的劉迎春一行還是帶著相關材料來到了北京,向國家文聯相關負責人陳述鐘繇楷書作品列入楷書郵票發行的重要性。中國文聯經過嚴密論證,得出鐘繇楷書作品必須列入楷書郵票發行計劃的結論,并給國家郵政局發函,建議其將鐘繇楷書作品列入楷書郵票發行計劃。
與此同時,劉迎春一行積極收集資料。但鐘繇生活的三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之久,這期間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變遷已使很多東西灰飛煙滅,鐘繇的書法作品也不例外,現存的只不過是他人的臨摹本而已。2007年5月27日,經過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資料室協商,他們在那里翻閱了3 天所有與鐘繇相關的歷史資料,并見到了王羲之臨摹的鐘繇楷書代表作《宣示表》,即之后鐘繇楷書郵票的母本。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市建議將鐘繇楷書作品列入楷書郵票發行的申請終于引起了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的重視。2007年7月,國家郵政局組織專家對鐘繇楷書作品列入楷書郵票發行計劃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最后得出結論:鐘繇作為楷書鼻祖,其楷書代表作《宣示表》必須列入楷書郵票發行計劃,并且按年代排序必須名列第一。這是自建國以來國家郵政局首次對已公布的年度國家郵票發行計劃進行調整。
至此,為此次郵票申請馬不停蹄的人們總算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如今,面對即將到來的首發式,他們不得不再次忙碌起來,但忙并快樂著。【原標題:“鐘繇楷書郵票”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