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曾姓祖根地在方城
2013/9/25 10:59:22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近年來,由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北京順范大學、南開大學、湖南省社科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社科院、河南博物館等單位的十余名專家學者,以及方城縣政府各相關部門參與。專家們通過對方城縣與曾國有關的繒關、八里橋等遺址和遺物的考察,針對河南方城與曾姓和曾國的關系這一主題,對曾國初封何時何地、少康之子曲烈封繒的背景、曾國的遷徙與發(fā)展、歷史上南陽一帶曾國的族姓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討,就“中華曾姓祖根在方城”達成一下共識:
一、 曾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歷夏、商、周三代,涉及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史書中曾、繒、鄫曾經通用,《世本·姓氏》稱: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繒,是最早的曾國,位于今方城境內。
二、 繒過因繒關而得名。《左傳·哀公四年》載: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左司馬昄、申公壽余、葉公諸梁致蔡于負函,致方城之外于繒關,繒關亦在今方城內。
三、 方城不僅保存了繒關遺址,尤其是1993年發(fā)掘的方城八里橋夏文化遺址,面積達六十萬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殘片,還有石器、玉斧等。在眾多的禮器中,更具王權象征的是出土的石鉞,說明該遺址中心聚落遺址,系方國中心所在地,這為夏時繒國在方城提供了重要依據。
四、 清代以來許多學者和辭書中均認為,曾國在方城。如《辭海》說:“曾、古國名,一作繒、鄫,在今河南方城一帶”。清人高士奇所著《春秋地名考略》中據楚“致方城之外于繒關”等史料。推論繒關為繒國之故墟。錢穆《西周戎禍考》亦講方城為“繒之故國”。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中,注明夏代有證可考的部落放過約30個,繒國的標注地在今方城。此外、楊寬、蒙文通、詹子慶、何光岳等學術大家均認為繒國的封地在今方城。【原標題:中華曾姓祖根地在方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方城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 20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