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百姓入贛傳奇系列之陳姓 陳姓入贛首站在廬山

2014/7/18 16:50:39 點擊數: 【字體: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的陳姓,受姓已有3000多年,如今位列全國第五大姓,有近7000萬人口之眾。據公安部統計,江西陳姓有2000271人,占全省戶籍人口總數的4.57%,排名第三。在陳姓的發展和流傳過程中,位于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的“義門陳”最常被人提起,那么,這個繁衍了世界各地陳姓人口約70%的小山村,又和江西陳姓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3000多年前受姓胡公滿

  受邀編纂《中華江州義門陳大成宗譜》的黃時璋告訴記者,陳姓受姓于舜帝第34世裔孫媯滿公,距今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65年,周武王滅商后,把閼父的兒子媯滿封于太昊之墟陳(今河南淮陽),建立諸侯國陳國,并將長女太姬嫁給媯滿為妻。媯滿謚號胡公,人稱胡公滿,是陳姓的血緣始祖。陳國在公元前478年被楚國所滅,亡國后的陳國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稱為陳氏。

  據歷史學家何光岳考證,陳氏后又衍生出田、袁、胡、陸、費、饒等70余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大姓,媯、陳、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史稱“媯汭五姓”,其血緣先祖都是五帝之一的虞舜。

  東漢初,陳胡公滿的第43世裔孫太邱長陳實(一說為陳,公元104~187年),漢恒帝時為太丘長,為人公正坦誠,出“梁上君子”典故,并生有6個優秀的兒子,朝野非常有名。陳實攜子孫游許昌西湖時(今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定居于此,漢靈帝遂在許昌建“德星亭”,陳氏后裔故有“德星堂”之名。陳實過世后,被追封為潁川侯,人稱潁川陳氏世系,這也是當今絕大多數陳姓的始祖,其后的江州義門派、開漳派等都是潁川世系的分支。

  南北朝時,陳實的第22世裔孫陳霸先于公元557年,建立陳朝,立都金陵(今南京)。公元573年,陳朝宣帝六子陳叔明被封為宜都王。公元589年后,陳朝為隋所滅。陳叔明避居浙江金華,其第9世裔孫陳伯宣,后來成為江州義門一世祖。

  在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陳實裔孫陳政父子奉旨率領固始58姓入閩,祖孫四代治理漳泉,陳元光的后裔成為當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饒平、澄海等地,當地人稱陳元光為“開漳圣王”。“開漳圣王派”陳氏成為閩、粵、我國臺灣省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而其他地方的陳姓則主要是義門陳的后人。

  江西陳姓有一共同祖先

  江州義門陳文化研究開發籌備處主任陳峰告訴記者,據考證,陳伯宣為入贛首位陳姓人。陳伯宣后來遷至福建仙游縣,之后又輾轉隱居于廬山圣治峰10年,因為注司馬遷《史記》而聞名于世。唐玄宗十九年(公元731年),陳伯宣為避戰禍,經過多次搬遷后,最后舉家遷至齊集里(今九江縣),其孫陳旺締造了義門陳。

  江州義門陳文史館館長陳德友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在追尋入贛陳姓的源流,他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到過的近40個縣市中,除萍鄉蓮花縣、萬年縣陳營鎮以及武陵縣三個地方不到3萬人不是義門陳的后代外,其余縣市的陳姓均為義門陳分莊后的后裔。根據這三個地方的陳氏家譜介紹,他們和陳伯宣一樣,都是陳朝皇帝陳霸先的后代,這也是江西陳姓的共祖。

  陳旺得中進士后,于寶歷、太和年間(公元817年~832年)率全家四代,由廬山龍潭窩遷居江州府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山之祖,之后陳伯宣也舉家遷往德安,同陳旺的后人 “合族同處”。

  在唐代有個規定“凡五代以上同居者,即獲旌表。”此時義門人從陳旺建莊算起,到家庭最小輩成員,已有八代未分家。在伯宣父子的努力下,經過官府申報,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僖宗御筆親題“義門陳氏”四字,對義門人進行首次旌表,史稱“江州義門陳氏”,義門陳氏自此開始了創造奇跡的歷史,在顯赫時還于唐昭宗大順元年(公元890年),創辦了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家族書院——東佳書院,比白鹿洞書院還要早半個多世紀。

  義門陳332年未分家

  陳德友介紹,陳旺定居義門后,以儒家的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這個家族與其他家族不同的是:通過設立家長,制定家法家規,創辦書院,實行共同勞動,財產公有,一夫一妻制等等,過著“室無私財,廚無別饌”的氏族公社生活。家族上下謙讓和睦,乃至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趣聞佳話。

  聚族合炊的生活模式,適合當時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很快就使陳氏家族興旺起來。至宋朝奉旨分莊,歷經唐、五代十國及宋三個朝代,歷時332年,人口發展到3978人,合族同居15代,共設立了14任家長,義門陳氏一家歷代為官人數約30人,受封贈42人,累計中舉120余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莊田300多處,遍布江州大地,甚至超越省界。莊田不僅能夠滿足家族生活之需,還單列“學田二十頃”作為教育經費,創辦了書院、書屋,以供給制形式令適齡子弟入學普受教育。

  在德安縣義門村,記者看到,在原義門家族祠堂處重建的義門陳文史館建筑輝煌,門前立有“天下第一家”的石碑,庭前兩根大石柱則刻有“同居五百年天下第一聚族三千口世上無雙”等對聯,在文史館內還有宋仁宗的分家圣旨復刻本(真跡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此期間,義門陳不僅創造了15代不分家的世界奇跡,還樹立了忠孝敦睦文化的光輝典范,制定了我國民間第一部完整的家法,同時創造氏族公社生活早于西歐烏托邦600多年,以及創辦兩級學校,對內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對外推行資助金等等,儼然成了一個微型的國家。義門陳也因此受到唐宋等七位皇帝的褒獎,先后被譽為“真良家”、“天下第一家”等等。義門陳氏也形成了我國歷史上最巨大、最典型、最嚴密、最罕見的封建家族組織。

  在義門陳文史館,記者看到,鼎盛時的義門不僅建有繁華的街坊市井、茶樓酒肆,還建有各種公益設施:御書樓(圖書館)、秋千院、嬉戲亭、戲臺、敬老院、育嬰室和醫院,還有刑杖廳以及佛寺、道觀等。義門陳氏立有《義門家法三十三條》,還有保障家法得以實施的族規、家訓、各項管理制度等。最高領導者是家長,在其領導下,內部分工具體,各司其事。

  義門陳的發展壯大在成為封建王朝樣板社會的同時,也令統治階級深感不安。一方面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受到教化,一方面為了避免陳氏過于集中,權利太大,文彥博、包拯等重臣建議皇帝對義門陳實行分家,正中宋仁宗下懷。公元1062年,宋仁宗頒旨義門陳分家,并于同年七月初三派江南西路轉運使謝景初率眾官,親自到德安監督義門陳氏分家。

  天下陳氏出義門

  公元1063年3月,按照宋仁宗御賜字號“知宋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十二個字,分成291莊(另有官莊 43莊,共計334莊),其中遷往江南110莊,楚地91莊,兩直、川浙廣閩90莊。分布全國72個郡(今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廣東、福建、山東等16個省市144個縣市)耕種生息,奉江洲德安義門為世家。德安義門陳家族就這樣被瓦解了,其成員卻在大半個中國居住繁衍開來,“天下陳氏出義門”的說法也由此而來。陳德友告訴記者,義門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奉旨分家的家族,徙居新址后,陳氏后人都遵照祖訓在家門口掛起“義門”燈籠或牌匾,而德安義門陳卻因為聲名在外而屢屢受累。

  南宋時期,金兵元帥金兀術派兵對抗金名將陳郜故里即德安義門進行殘酷的燒殺搶掠,將義門陳唐宋時期的建筑夷為平地。義門陳受劫后,分析出去的陳氏后裔云集故里,捐資重建家園,至元未時期“義門陳”莊又重展雄資。

  至元末明初時,義門陳村仍有1200多人,之后由于陳友諒被明太祖朱元璋打敗,朱元璋下令抄斬陳姓800多人,并將“義門世家”陳姓定為“胥民”,致使分析出去的陳氏后裔紛紛逃亡海外,也正因此,陳姓而遍布天下。

  據陳德友考證,目前江西各縣市共有91莊義門陳氏,僅九江縣便有50莊,德安縣有18莊,江西陳姓中有90%以上為義門后人,其中屬高安赤土官莊的人口最多。據統計,福建、海南、我國臺灣省乃至越南,陳姓均為當地姓氏之首,福建40%的陳姓為義門陳后人,廣東則更多,陳德友在湖北考察了30多個縣市的陳姓家譜,未發現一家不是義門后人。

  如今的義門陳村只有幾戶陳姓,德安“義門陳”也成了一個美麗的傳說,而義門陳分莊后,后裔遍天下,和開漳派一起成為絕大多數海內外陳姓的兩個分支,其中義門陳人數約占世界陳姓人口總數的70%,故有“天下陳氏出義門”的說法。近現代有名的歷史人物陳獨秀、陳毅、陳云、陳寅恪、陳立夫、陳布雷、陳誠等,都是義門陳的后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江網(2014-03-25)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潮汕陳氏源流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