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一代才女馮沅君(4)

2013/7/8 11:09:49 點擊數: 【字體:

    1949年是令人興奮的一年。是年6月2日,青島解放。馮沅君與全校師生一樣,積極地投入到新中國的教育事業之中,她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真心實意地走社會主義道路。1952年6月,馮沅君夫婦加入九三學社。馮沅君以她早年反帝反封建的光榮業績,數十年的學術貢獻,以及辛勤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功績,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受到黨和政府的敬重、信任。她曾先后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山東省婦聯副主席,山東省文聯副主席,1963年被國務院任命為山東大學副校長、中文系一級教授。在繁重的學校行政工作之余,她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1954年,她受教育部的委托,同游國恩、王起教授等合編《中國文學史教學大綱》(1956年),為全國高等學校文科的中國文學史課,提供了講授的依據;后又與北京大學林庚教授共同主編了《中國歷代詩歌選》)(上編林庚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5年出版;下編馮沅君主編,文革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在全國影響頗大的書,選注了1000多首歷代膾炙人口的詩歌,為全國的大學中文系提供了一部完整的教材。5O年代馮沅君在學術上的重要貢獻,自然是她與陸侃如共同修訂的《中國詩史》(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之后,他們又寫出了《中國古典文學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外文出版社先后翻譯出版英、捷克、俄、羅馬尼亞等文本向國外發行。1957年作家出版社還再版了他們修訂的《中國文學史簡編》。他們在這部重要的學術著作中,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貫徹了毛澤東提出的批判繼承民族文化遺產的原則。
 
    50年代和60年代的前幾年,馮沅君心情開朗,文思活躍,寫了大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如《〈季布罵陣〉詞文補校》(1951年),《〈試論〈紅樓夢〉的人物塑造》(1955年),《關于元曲家的兩個問題》(1957年),《王實甫生平的探索》(1957年),《〈三國演義〉芻論》(1959年),《古典戲曲中浪漫主義初探》(1961年),《陸游的生活道路和創作》(1961年),《怎樣看待〈竇娥冤〉及其改編本》(1965年),《怎樣看待〈一捧雪〉及其改編本》(1965年)等等。馮沅君這些年的作品,可以稱得上是豐收之期了。
 
    馮沅君是位受學生愛戴的教授,因無子女的拖累,乃以校為家,她把學生當成孩子一樣看待,對學生非常愛護。5O年代初,馮沅君親自提名袁世碩留校任助教,當校務委員會討論各系留助教名單時,她竟在會議室門外坐等數小時之久,直到討論決定后,她才放心地走回家去。袁世碩留校后,馮沅君為他制定了詳盡的進修計劃,一周為他審閱一次讀書報告,從觀點、資料及標點符號都一一提出具體意見,有時多達百余條。袁世碩要登臺講課了,馮沅君又把他準備的講稿逐字審閱。看了講稿,又聽試講。當袁世碩登上講臺給學生上課時,她又端坐在后排的座位上聚精會神地聽課,課后又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她是多么認真地培養她認為有希望的學生啊!
 
    馮沅君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按國家規定,每月都有部分車馬補助費,供她去外地視察的旅行需用。可是馮沅君從不領取,有關部門發下來,她都原封不動地交回去。馮沅君作為國家的一級教授,又是大學副校長,可是她外出卻從來不主動向學校要車。盡管學校規定,她外出坐車可以不必經過主管部門,什么時候用車直接打電話要就行了。然而,馮沅君卻從來不使用這個權力。她在日常生活中,始終謙虛謹慎,嚴于律己,從不搞什么特殊。
 
    馮沅君是位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她對學生關心備至,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教學上。由于長期的艱苦生活和過度的勞累,她患了直腸癌,住進了醫院。病危時,神智巳不大清醒,還時時掛念給學生講古典文學。后來,聽陸侃如先生說,馮沅君常常要護士、大夫扶她到病房隔壁去,因為隔壁有一間護士辦公室,她誤以為是學校的教室了。所以,她一走進去,便坐下來大聲講課,她這種下意識的行為,使在場的所有的人無不動容,不少人流下了熱淚。
 
    馮沅君說過: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把應盡的責任盡完。她把“責任”二字看做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此事一畢,了無遺憾。
 
    馮沅君是1974年6月17日被病魔奪去寶貴生命的,她從此帶走了75年的痛苦與歡樂,奮斗與追求,而告別了這個錯綜復雜的社會。
 
    馮沅君逝世后,陸侃如曾寫過一篇深情懷念的悼文《憶沅君》,他在這篇悼文中,深情地回憶著他們相識、相愛與結合,以及馮沅君死前的悲慘情景。愛情猶如人生,是一本永遠寫不盡也讀不完的書,陸侃如的這篇悼文,充滿著他對愛情,亦是對人生的體味和啟示。為了安慰馮沅君的在天之靈,臥病在床的陸侃如打算整理出版馮沅君生前的著作。他們夫婦從30年代合著《中國詩史》起,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并肩戰斗了大半個世紀,共同經歷了顛沛流離的歲月,也共享過一部部學術著作完成后的喜悅。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僅僅過了4年,陸侃如也與世長辭了。
 
    馮沅君和陸侃如生前立下遺囑,把他們數十年的全部積蓄6萬余元人民幣及兩萬冊珍貴的藏書,全部捐贈給山東大學,作為優秀古典文學研究成果的獎勵基金。70年代的6萬元人民幣,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從她主動退回“人大代表”的車馬補貼這件事來看,她不可能有額外的收入,那筆存款無疑是他們夫婦的稿費和工資了。這件事足以反映他們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感人的道德情操。他們實在是值得人們尊敬的學者和導師。
 
    馮沅君與陸侃如這對學者伉儷,長眠在自己熱愛的祖國土地上;他們的著作受到人民的贊賞,永遠與人民同在。他們是幸福的。(全文完)作者:朱華【原標題:一代才女馮沅君】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網 2012-11-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