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老作家白樺談明清奇案:良好的法律應合天理、順人情

2013/7/23 10:34:15 點擊數: 【字體:

    在清代衙門,當問案官擲下簽子以后,高喊如何打原來別有一套學問:如果問案官喊“用心打”,行刑皂隸就會明白問案官是受了賄或有意成全受刑人,用刑時候不能下死手:“用力打”表示受刑者與問案官關系不深,于是要讓受刑者稍微受些痛苦:“著實打”說明受刑人與問案官仍有再拉關系或行賄的可能,所以行刑時要讓受刑者受些痛苦,以便讓他盡快找關系:“著力打”暗示受刑人與問案官毫無關系,因此行刑要下手狠些,讓受刑者知道厲害;要喊“實在打”,那就是問案官并不想從中得到什么好處,行刑皂隸就必須狠打,不然問案官會怪罪下來:“狠里打”則表示問案官要嚴刑逼供了:“死里打”更是問案官要將人犯立斃杖下的意思。

    實在讓我們瞠目結舌。《柏樺談明清奇案》中對這所謂“行刑七打”詳細而又精妙的描寫,實在是讓我們瞠目結舌。而這“行刑七打”中蘊含的深意,恰恰切合了作者著力的專業研究方向———中國政治制度史與中國法律制度史。

    在作者看來,我們只能懷著謙卑和敬畏的心情去理解歷史,探尋歷史的軌跡,了解歷史的真正內涵。基于這種認識,作者從明清時期難以數計的案例當中,選擇一些被稱為“奇案”的案例進行解析,以講故事的形式將真實的案例說出,再根據案例來講法理、講情由,進而將一些明清司法審判的歷史、常識、文化演變過程糅進故事情節當中,以發現歷史的閃光智慧。

    作者在解讀奇案的過程中特別強調我們注意法律的動態功能,尤其是法律以其強制力量施加于社會時“人情、天理、國法、私恩之間勢必產生激烈的碰撞,僵化、固定的文本條款也就開始有了彈性”。法律應當是天理、人情、國法的有機統一,因為良好的法律應當合乎天理、順乎人情,能夠被社會公眾自覺地信服和自愿地遵守。

    具體到明清司法審判,無論是民事糾紛還是刑事案件,司法官一般都在不違反法律的基礎上,重視情理,并希望大事化小,息事寧人,努力在不違國法的情況下,上不拂上司之美意,中不負自己之良心,下不逆屬民之感情。從書中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明清時期司法官常常使用“揆情準理”、“情理之平”、“于法難容”等詞;在具體問斷過程中,也是“情、理、法”兼用。這種不死守法條的彈性靈活,若真能落到實處,在封建皇權統治下仍不失為一個圣上、臣下、屬民三贏的良好局面。

    惜乎“情、理、法”兼用這個介乎于圣賢操守和司法腐敗之間的解決糾紛的空間,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本質仍是人身依附的封建體制下,卻更有可能成為司法不公、非法濫刑的最好借口,乃至嚴重滑向司法腐敗這罪惡一端。僅以開篇的“行刑七打”涉及的貓膩為例,問案官與掌刑皂隸根據各自所收賄賂的多少決定打板子的深淺,從而在冠冕堂皇的光鮮外表下,利用嚴肅的行刑過程為己謀利。更甚的是,由于上司甚至皇帝的支持、法條的疏漏以及官員對處罰的經濟承受能力,承審官大多敢于使用律例規定之外的刑具,也不畏懼刑訊致死公事干連人犯的處分,因為這些違規乃至犯法的潛規則行為一般對他們的宦途無甚影響。至于對證據確鑿的死刑犯立斃杖下,在清代不但合法,而且還是承審官的常用手法。于是手里有三十多條人命,也僅是革職留任;打死數十人,還狂呼“甚好!”實際上是朝廷授予了這些官員專殺的特權。

    更重要的是,統治集團往往出于政治策略需要而采取的姑息養奸、治標不治本、寬嚴不定的做法,身為最高立法者乃至執法者的皇帝本人,更是超越于所有成文規范之上,既可以一言立法,也可以一言廢法。千百年來,中國苦難的黎民百姓大多將所有希望寄托在統治集團的“明君”與“清官”身上,期盼他們可以通過立法與執法行為懲惡揚善、匡正風俗、教化臣民。殊不知這種訴求是以“圣君賢人”掌權、“道德教化”奠基為前提條件的;在不健全、無監督的政治體制下,即使最高統治者們非常態地偶爾考慮與具體案情最相適合的個別解決,長期看來這仍然損害了法律的尊嚴、破壞了傳統社會秩序、戕害了道德人心。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一起貴州安順妻子通奸謀殺親夫的案件中,乾隆皇帝出于對弱者的同情與憐憫,“法外開恩”地將女犯由絞監候改為免于一死的杖一百,看似“皇恩浩蕩”,殊不知在沒有更改女犯“奸婦”罪名的前提下援引“犯奸”律卻予以減刑,與《大清律例》大為不合。而在另一起極為相似的案件中,乾隆的批示卻截然不同,女犯最終還是被處決。這樣任意輕率地破壞與變更法律規定難免給人以法律可移的意念。

    我們呼喚的真正的法治社會,正是要革除人治社會的弊端,以人們的權利平等、權力制衡與司法、立法和執法相互獨立為前提。否則,離開了司法真正獨立的原則和條件,所謂“情、理、法”兼用的彈性與靈活,很可能只能成為逆天理、枉國法、絕人情的司法黑幕的尷尬裝點。法律是人的思想、思維與社會意識形態相結合的復雜的精神產品,并由人在人組成的利益網絡中執行。從政治、法律層面,我們完全可以而且應該了解到一個時代的社會情況,理解歷史的傳承與民族的特點。本書中描繪的明清司法審判的一般情況,對現代司法審判無疑也有相當的啟示意義。溫坐來【原標題:老作家白樺談明清奇案:良好的法律應合天理、順人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9年02月1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