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平,1968年生于河南省太康縣,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行書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河南省書畫院專職書法家。
姜寶平的書法清新樸厚,崇尚志氣和平、不激不厲之美,在追求蒼韻遒勁的河南書法界獨樹一幟。多幅書法作品入展第二屆、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二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等國內(nèi)外書法展;曾獲第二屆河南省五四文藝獎書法金獎、《世紀之聲──河南省美術、書法、攝影藝術大展》二等獎、河南省行草書展二等獎、《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年展專業(yè)組二等獎。
學習書法是興趣使然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姜寶平先生學生時代就對書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是文革時期的太康縣,一位被打成“右派”的老先生,經(jīng)常拎著油漆桶在縣城里四處書寫宣傳標語,老先生的書法力道遒勁,閑來無事的我常常跟在后面觀看。時間久了也就慢慢喜歡上了書法。”
為學書法偷偷采集拓片
70年代的河南農(nóng)村,書法資料非常匱乏,古代碑文拓片成了姜寶平追逐的對象。一個偶然的機會,姜寶平聽說淮陽縣太昊陵有一塊石碑書法寫得好,就前去學習。找到那塊石碑后,姜寶平被石碑上精湛的書法技巧所折服。為此,他偷偷采集了碑刻拓片,結果被管理人員發(fā)現(xiàn)要處理他……
也許是姜寶平對于書法的執(zhí)著感動了管理員,此事后來不了了之。但姜寶平對書法的熱切渴望和執(zhí)著追求卻是他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1986年11月,姜寶平走進部隊,他的書法特長在這里得到了發(fā)揮。他辦板報、在基層連隊搞書法培訓,還在部隊辦起了個人書法展。部隊濃郁的文化氛圍為姜寶平的書法創(chuàng)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守古知變 學而能思
縱觀姜寶平的書法創(chuàng)作你會發(fā)現(xiàn)他師古而不泥古。多年來姜寶平在臨古上下了大功夫。“習練書法仿佛就是每天和歷史上的大師們直接對話,那是其樂融融的事情。王羲之飄逸靈動,魏晉風韻;顏真卿大氣厚重,堂堂正正;米芾瀟灑變化,八面出鋒;徐渭放蕩不羈,汪洋恣肆;傅山波濤滾滾,一瀉千里;王鐸縱橫跌宕,變幻無窮;漢碑樸茂,稚拙;章草古雅,蘊藉等等。學書的過程就是和這些大師心靈溝通的過程,他們的心態(tài)、性格、思維、智慧、閱歷都在滔滔不絕地講給你,你學得越深,他們越毫無保留。世上還有比這更直接更有益身心的活動嗎?與大師要說、要談、要爭論、要超越,需要時間、毅力、需要靈性才氣,書法走到最后眷顧的往往是那些肯下苦功且有才情的人。但是,一味的學習古人是不夠的,能把古人的東西裁而化之,用于自己的筆下,做到筆筆有來歷、字字有化裁方得真功夫。”姜寶平如是說。
筆筆合古人,又非步趨一途,規(guī)模一家,足見姜寶平是一位守古知變,學而能思的書家。
河南書壇的一縷清風
姜先生擅長行書,結字減其跳躑而加以平正,行筆減其詭譎而務求精準,章法疏朗,行列齊整,望之清雋之意撲面而來。
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宋華平先生這樣鑒評姜寶平的作品:寶平的書法創(chuàng)作出以性情,強調(diào)從書家性情及審美的立場出發(fā);追求筆隨意動,從容淡定,氣象超然的藝術境界。
著名的書法理論家、《書法導報》副總編輯孟會祥認為:寶平兄不論作何種書體,皆有清氣,這是他自覺的追求。寶平兄偶涉章草,大概是為了增加行草書的樸厚,然而種瓜得豆,其章草的潛力卻不小。其章草,不作流行的亂頭粗服之態(tài),而與文人草稿書如索靖、史游、皇象為近。其楷書筆致細膩,墨彩絢爛,清新高雅。于是有人認為其凝重不足,要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不禁想起有人論朱自清的學問文章,以為清淺是其短處,而魯迅覺得,清澈見底總比一潭泥水要好。如果朱自清也寫得老辣深沉,那就不是朱自清了。
姜寶平幾十年如一日,傾心追求書法藝術的至高境界,不斷提高書法造詣,收獲了累累碩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的同時,也為河南書壇帶來一縷和惠的清風。(中國文化傳媒網(wǎng)河南頻道 記者 李雯)【原標題:河南書法名家系列之姜寶平:清風吹翰墨 落筆現(xiàn)功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