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奕奕、精神飽滿,一點兒都不像五十幾歲的人。
“我早上五點就起床臨帖,日日如此。”一見面,侯和平就談起了他的書法創作,語速很快、真誠而不掩飾,仿若一個天真爛漫的“頑童”。
4月8日,“書情扇意”侯和平書法展在鄭州中原古玩城開幕。在書展期間,記者專訪了侯和平。
為藝先做人
“要想寫好字,先要做好人,俗話說"字如其人",這是書法追求的最高境界。”侯和平說。
他說,有些人為了名利練習書法,目的不那么純粹。“若想練好書法,要拋卻俗世的羈絆和浮躁,靜下心來,先成為一個純粹的人,才能在書寫的過程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悅。”
“歲月磨礪涵養了筆墨,筆墨再現了真實的自我。”侯和平是軍隊轉業干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砥礪,他現在的學書境界又進了一步。
談到練習書法的心境,侯和平說,他把寫書法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來看待,追求的是散淡、寧靜、平實、雅致,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及喜怒哀樂等,通過筆墨訴諸出來,使思想境界凈化與升華,以達到與清風明月相伴、同名利地位無緣,寫來高興,諸事百通,心中便也寧靜了。
正如辦展期間,一位書法家對侯和平的評價:“作品如人品,侯和平作品的風格也是他做人的風格,他為人率真、豁達,所以他的作品顯得爽朗,正是"百般滋味,千種風流"。”
一位在書展期間看到侯和平寫字的書法家說:“侯和平不是在寫字,他是在沖鋒陷陣,指揮作戰。和平先生以豪情入書,心手合一,形神不二。”
把生活之美融入創作
“我的書法觀是繼承傳統、關注時代、注重創新,生活中每天、每時每刻所遇到的美,都可以融入書法創作中去。”侯和平說。
他練習書法已有三十余年,學書以魏碑為宗,更鐘情于草書,常讀常臨張旭、懷素、蘇東坡、黃庭堅、王羲之和王獻之等前輩大師的墨跡。
談到創作,他說,每天習書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需要、一種生活方式,一天不動筆就像少了些什么。但是,一味臨帖寫字,即使每天的空閑時間都用上,也是寫不好的,要在生活中多思考。
“我的業余時間,一半多鉆到故紙堆里。古代文論、小說、散文、詩詞陶冶鍛造著我,在不經意間,使我的書法多了一點書卷氣、文人氣。游覽名山大川,以及在國外的見聞都會養心養眼,使我的書法不斷進步。”侯和平說,這些生活中的美帶給了他創作的靈感。
在書法這條路上,他也曾遇到過挫折和困惑。“練習書法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每一個困難和挫折都是進步的機會,上了一個臺階之后會感到豁然開朗,而讓自己堅持不懈的動力來源于對書法的執著和熱愛。”
侯和平這樣形容書法創作:“書法世界就像一個浩瀚的海洋,在這片大海中能夠舀到一瓢水,此生足矣。” 本報記者 王曉欣【原標題:侯和平:一個天真爛漫的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