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開一朵花,那肯定不是春天;如果只長一棵草,那肯定不是夏天;如果只收一穗谷,那肯定不是秋天;如果只飄一片雪,那肯定不是冬天。”10月30日上午,資深編輯、文學家劉育賢從鄭州來到家鄉靈寶,為三門峽供電公司文學會的會員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文學課。
一本書的故事
三門峽供電公司文學會成立于2009年,在今年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暨第七屆企業文化節之際,文學會的成員傾心創作了一支“山歌”唱給黨聽。這支“山歌”以文字的形式匯成了《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暨第七屆企業文化節獻禮》(以下簡稱《獻禮》)一書。
今年8月,當他們把這本印制精美的專輯送給劉育賢后,劉老反復閱讀,并認真撰寫了長達1萬字的點評《別開生面的創意 企業文化的經典》。他把《獻禮》稱為一部厚重的報告文學集、一部生動的小說集、一部精美的散文集、一部抒發情感的詩歌集。劉育賢還特意為此撰寫了一首詩:“閃光的事業,閃光的人。在三門峽供電公司,這個綺麗的世界里,我看到了,高山的頂天立地,流水的波瀾壯闊,土地的淳樸厚道……”
創作源于生活
今年72歲的劉育賢原是靈寶人,曾經上山下鄉的農村生活至今難忘,也正是有了這些生活的積累,他創作的詩歌才能以樸實打動人心。在當天的文學課上,劉育賢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文學會的成員們講解了創作的方法。
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處處留心,皆能發現閃光點。劉育賢工作的海燕出版社,前身即是河南省少年兒童出版社。長期在兒童出版社工作,使他童心未泯,經常能在生活中發現不經意的美,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兒童詩歌。
劉育賢為文學會的成員們講述了創作兒歌《小蝸牛》的經歷,他通過仔細觀察小蝸牛,用形象的手法描繪出小蝸牛的特點。“小蝸牛,不簡單,背上馱著一座山。這座山,是寶山,里面藏著小彩電。你不信,頭上看——豎著兩根小天線!”
“把具象變成抽象,把抽象變成具象。”這樣才能把詩歌寫得生動形象,其他文學創作也是同樣的道理。劉育賢例舉了他很欣賞的一首詩:“走進十里葡萄溝,葡萄石榴順溝流。抓住迎面吹來風,也能擰出一種酒。”“風中怎能擰出酒,此處就是把抽象變成具象,讓人從中體味出風中飄出的醇美葡萄香味。”劉育賢的講解讓在場的文學會成員恍然大悟。
聆聽講課的胡發奎有感而發,當即作詩一首:“資深作家劉育賢,應邀講學把經傳。文學會友來聆聽,句句真情記心間。劉老今年已古稀,孜孜以求不釋卷。關心文友寄厚愛,老牛奮蹄永耕園。”
成立文學書屋
當天,三門峽供電公司文學會的文學書屋也正式掛牌,劉育賢為文學會頒發了書屋牌匾,這也是供電公司職工書屋第14個子書屋。書屋中首批購進的100多本書籍,都是經過網上征求職工意見所購買的,有《西方哲學史》等哲學類書籍,有賈平凹文集、余秋雨散文等大家名作,有《史記》、《世界通史》等歷史書籍,有《中國美術史》、《音樂欣賞》等藝術類書籍,另外還涉及人文社會、經濟政治等多種類型,豐富的書籍使文學會的成員們興奮不已。
劉育賢最后表示要把自己收藏的一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共20本全部捐獻給這個書屋,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作者:王冰【原標題:一堂別開生面的文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