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深夜金犬鳴,寂寥窗外風雨聲,苦心難覓一知己,填詞吟詩為誰聽。”這是李迪2006年剛來臺州時,寫下的詩詞,頗有些“獨在異鄉為異客”之感。7年過去,如今的李迪卻說,他在臺州找到了很多文學與書法方面的“知音”,并且,他覺得臺州是一塊文化的沃土。他開始愛上臺州,再不愿離開。
以字會友,在臺州傳承書法文化
李迪喜愛書法,沒事就喜歡寫幾張,在他家中和單位處處都能見他的書法作品,他還為自己設立專門的創作室。“小學時就開始學書法,那時候父親也鼓勵我寫,春節讓我給自家寫對聯,寫著寫著,就開始為周邊鄰居寫,后來給大半個村子的人寫。”
李迪擅長多種書體,對各個書體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但他說,他真正開始“悟”書法與詩詞的關系還是在即將轉業的時候。“以前寫書法,多是寫前人的詩詞,詩詞背了一肚子,但后來發現很多東西當時并沒有吃透。”李迪說,書法離不開文學。用書法寫詩詞,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字體,只有真正了解了詩詞背后的故事與寫作情境以及寫詩人當時的心理感受,才能用書法演繹好它,寫出來的書法也才有“味”,若沒有這些,只不過是個“寫字匠”。于是,李迪開始潛心研究詩詞。慢慢地在文學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功底,李迪開始自己創作詩詞,現在他寫的書法作品的一部分內容也都是他原創的詩詞作品。
在書法方面有了名氣,但他從不會以書法家之名自傲。在臺州的7年來,他也熱心公益事業,春節期間若遇上有文化下鄉活動,他便放棄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下鄉免費幫村民寫對聯,還時常參加慈善拍賣活動,將自己的作品拍賣來的錢全部捐給慈善機構。同時,他為黨政機關、企業及企業員工、普通民眾等無償題寫書法作品,累計達到3000多件,可謂慷慨相贈,有求必應。
多年來,已有很多人欲拜在他門下,跟他學習書法,可是苦于沒有時間,李迪至今并未收取正式弟子,但每當有人登門拜訪交流,或者有父母帶孩子過來希望他指點一二,他都是熱心、耐心為之。“今年下半年開始,想開個班授課帶學生,希望能擠出這個時間。”李迪說,開班是想把書法文化傳承下去,“我想教的除了書法的技能,還希望培養孩子們對書法的興趣愛好,同時讓他們從書法中學習認真做事的態度,以及觀察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