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秉志先生與水生所

2013/9/18 15:17:28 點擊數: 【字體:

秉志先生與水生所
秉志先生工作照
秉志先生與水生所
1954年水生所形態組,右起依次為秉志、鮑璿、陳進生、項家秋、潘星光

    2006年10月18日,秉志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舉行。參加紀念會的有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朱作言院士;秉老曾經工作過的單位代表,同事代表,家屬代表,兄弟學會代表,一批在我國生物學界著名的專家、院士等共200余人出席了紀念會。

  我所桂建芳所長以秉老曾經工作過的單位代表的名義應邀出席會議。陳宜瑜院士、朱作言院士曾任水生所所長,水生所三任所長同時出席紀念會成為一段佳話,也體現了水生所人對秉老的尊敬和懷念。

  秉志,字農山,原名翟秉志,滿族。1886年4月9日生于河南開封,1965年2月21日卒于北京。動物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畢生為開創和發展我國的生物學事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1902年考入河南高等學堂;1903年應鄉試中舉人;1908年京師大學堂預科畢業;1909年考取第一屆庚款赴美留學;1913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學士學位;1915年與留美同學組織成立我國最早的科學社團“中國科學社”,并創辦我國最早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科學》;1918年獲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建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系,任系主任;1922年在南京創建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任所長;1934年發起成立中國動物學會,任會長,創辦《中國動物學雜志》,任總編輯;1935年當選中央研究院評議員;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5-1965年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秉志先生與水生所的創建和發展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

  水生所的第一、第二任所長分別是王家楫先生、伍獻文先生,他們都是秉志先生的學生。秉志先生1920年結束在美國的研究工作回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任農業專修科教授,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建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系,任系主任。使得農業專修科發展為包含農藝、園藝、畜牧、病蟲害、農業化學和生物學等六系的農科。王家楫先生1917-1921就讀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期間曾因病休學一年),伍獻文先生1918-1921年就讀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在農業專修科第二班,秉志先生給第二班講授普通動物學課,受秉志先生授課生動、富于啟發性的吸引,全班19名同學包括伍獻文先生在內將近半數同學都改到生物學系學習。王家楫、伍獻文當年是同班同學,同為秉志先生的得意門生。

  水生所的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1929年1月,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聘李四光、秉志、錢崇樹、顏復禮、李濟、過探先及錢天鶴7人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籌備委員會委員,至1930年1月籌備大致就緒,于是取消籌備處,由蔡元培院長聘錢天鶴為主任,李四光、秉志、錢崇樹、李濟、王家楫為顧問,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 

  王家楫先生1923-1924年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任助理員。1925年赴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1928年獲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后被聘為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動物學部研究教授兼任中央大學生物系教授,而生物研究所的所長正是秉志先生。

  伍獻文先生1922-1928年在廈門大學動物學系任助教。秉志先生1925年應聘廈門大學動物學系,教授脊椎動物比較解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在秉志先生的鼓勵下,伍獻文先生向學校注冊為動物學系學生,1927年獲得學士學位。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后回國,被聘為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組技師,1933年任動物組主任。

  1934年7月,自然歷史博物館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王家楫先生任研究員兼所長,伍獻文先生任研究員,秉志先生任顧問。1935年,秉志先生任動植物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4年,動植物研究所分建為動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王家楫先生任動物研究所所長。

  1950年,中國科學院將前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主體、部分植物所的研究人員及北平研究院的部分研究人員合并,于1950年組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家楫任所長,伍獻文任副所長,所址設在上海。當時魚類組、浮游動物組、浮游植物組、魚病組在岳陽路,形態組、化學組在陜西南路。秉志先生任研究員,主持形態組的研究工作。當時在形態組工作的還有鮑璿,任助理研究員,1949年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1946-1949年秉志先生任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給鮑璿講授過進化論,后介紹鮑璿到水生所。陳進生,長期跟隨秉志先生做助手,任技佐。潘星光,廈門大學畢業。項家秋,1953年從解放軍部隊轉業經過培訓后到水生所工作,任見習員。楊大年、楊慧一(兄妹)任繪圖員。秉志先生的女兒翟啟慧大學畢業后也來到水生所,在魚類組工作。

  1954年水生所從上海遷至武漢后,秉志先生亦來到武漢工作。當時形態組的實驗室和辦公室就在綜合樓的二樓西頭(今檔案室),秉志先生家住家屬區4號樓。

  1955年,秉志先生到設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工作,直至去世。

  秉志先生發表學術論文63篇,涉及脊椎動物形態學、神經生理學、動物區系調查與分類學、古動物學、昆蟲學等研究領域。1950年后,秉志先生開始對鯉魚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鯉魚是我國淡水魚類之一,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同時鯉魚作為一種模式的硬骨魚,又是科研和教學的重要材料,在魚類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和脊椎動物發生和進化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義。然而過去在國內外均無較全面研究的著述。秉志先生制訂了長期的研究計劃,要對鯉魚的形態學、胚胎學、生理生化、實驗生物學等一一進行研究。可惜在他有生之年僅完成了形態學的研究,出版了《鯉魚解剖》專著,完成了《鯉魚組織》專著的手稿,《鯉魚組織》后于1983年出版。

  據1950年畢業于武昌華中大學(今華中師范大學)生物系的陳佩薰先生回憶, 1952年她來到水生所,跟隨秉志先生學習魚類解剖學。在秉志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她逐漸掌握了魚類解剖學的基本知識,以致熟練到一條魚在水中煮散了架,她都能將骨架拼攏起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科院水生所網 2009-09-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