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牽一面師恩永存——王光遠院士小記
2013/9/29 11:01: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如果提起老師這個名詞,多數人會列舉出數位對于自己在各個人生階段指引明燈的良師,而在我腦海里多次浮現的一位老師卻從未授我一課。
我是校醫院的一名護士,平時對于寫作、采訪的事情很是熱衷。一次,我有幸與兩位同伴去采訪我校的王光遠院士。王老師是工程力學和結構工程專家,不但在學術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對待身邊的人,尤其是學生也十分和藹可親。進門落坐后,老師熱情地招呼我們吃水果,還關切地問起我們的專業學習情況。其他兩位同伴都是我校的在讀碩士研究生,于是便讓我這個經歷和學識都還很淺薄的人自慚形穢。
細心的王老師似乎洞察到了我的心理變化,于是他語重心長地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王老師曾經在外地一所大學做過一段時間科研工作。當時學校與住處距離比較遠,單位考慮為王老師準備一套住房,不但可以居住,而且可以用來作為實驗室搞研究。這段時間王老師身邊有三位學生做輔助研究工作,其中有兩名是本科畢業生,一名是中專畢業生。而這位中專畢業的學生便主動承擔了照顧王老師飲食起居的工作,平時同老師在一起接觸的機會增多了,工作量也隨之增大了。雖然他所做的工作多數都是一些寫寫算算的基礎工作,但由于非常聰明好學,而且勤于向老師請教,凡事都要研究出個所以然來,使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多年后,憑著這股不斷努力與執著追求的科研精神,他被評為中國唯一一位僅有中專學歷的院士!
這樣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鼓舞了我,曾經的我是個有些自卑的人。因為年少時的懵懂,因為年少時的氣盛,而今看著周遭的昔日同窗已在各自的領域中小有作為而常自嘆不如。雖然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些成績,但總覺得是微不足道,何時才會有我心中所謂的“成功”呢?
而聽到這樣勉勵的故事,我還有什么理由自卑,還有什么理由放棄努力消極面對人生呢?機會是平等的,關鍵看你如何去把握。英雄不問出處,成功不看起點。在等待時機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穩扎穩打的積累才是硬道理,正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王老師不失時機地教誨一個青年人,不但體現了一位長者對青年一代未來的關心,更顯示出作為大師級學者的風范。他的話在我的心里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在隨后的這些日子里,不論我在工作、學習、生活上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只要想起王老師,想起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會覺得眼前的問題只是成長過程中一次小小的考驗,我一定能夠跨過去,而事實上我也的確做到了。
感謝恩師,感謝這位從未授過我一課卻勝過授課無數的恩師!(陳靜/文)【原標題:緣牽一面師恩永存——王光遠院士小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哈工大報 200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