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牛文元委員:加快轉變 中國邁出怎樣步伐?

2013/9/29 16:44:06 點擊數: 【字體:

牛文元委員:加快轉變 中國邁出怎樣步伐?
牛文元: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參事。已出版學術專著16部。


    □連續保持多年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正在開始經歷繼市場經濟改革之后的又一場深刻變革——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目的在于解決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通過建設創新型國家來贏取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鋪大攤子、大拆大建、賣土地做一錘子買賣,民間的聲音很形象地指出了過去中國經濟對增長速度的過度依賴。而在應對金融危機這一年中,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轉變”之結構調整

  破解一道結構題 打出一套組合拳

  記者:很多人都說您的研究一直在往前走。比如,前年您領導的團隊系統地提交了碳平衡與碳交易的報告,去年您提交了《全面推行“低碳經濟”》的提案,今年您提交的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提案,能說說您的思考嗎?

  牛文元: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一大熱點。我們可以從一些國家發展的軌跡去認識。日本高速發展20多年以后慢下來了。“亞洲四小龍”高速發展了一段時間以后,現在也比較遲緩。拉丁美洲在GDP達到人均5000美元左右也停滯下來了,被稱為“拉美陷阱”。中國高速發展已經30多年了,再繼續往前走是不是也會經歷一個長期停滯的怪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打破這一魔咒,避免這一怪圈,實現中國又好又快的可持續發展,我想,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才是最最關鍵的。

  記者: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您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結構調整,是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產業結構調整?

  牛文元:如果把發展視作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與功能”就是評價系統優劣的兩大基本元素。眾人皆知,功能的優化只能通過結構的調整才能實現。過去有一種誤解,似乎一說到調整結構就只是調整產業結構,這是比較片面的。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單是調整產業結構還遠遠不到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需要打出一套調整結構的“組合拳”:一要調整空間結構,充分考慮中國各地的戰略優勢與特點,有效進行地域分工,實現均衡發展;二要調整發展結構,出口、投資、需求三者應有機匹配,尤其把擴大內需放在中心位置,實現安全發展;三要調整產業結構,在第二產業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服務型產業,實現跨越發展;四是調整能源結構,在未來的30年中,把清潔能源的比例提高到中國總能源的30%以上,實現健康發展。此外,結構調整還包括分配結構調整、投資結構調整、金融結構調整、貿易結構調整、人才結構調整、社會結構調整等,都應該包括在結構調整的整體范疇之中。

記者:當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迫切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牛文元:我認為,首先從解決民生問題入手,要把老百姓最關心的幾大問題,如就業、住房、教育、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環境安全等,放在實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位置。把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解決了,這樣不僅能拉動需求,還能增加國家的整體實力,更重要的是促進社會的穩定、縮小貧富差異,實現公平正義。我們至少有這樣一個預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最后的結果必然是中國民生的大提升,也就是達到民富、國強、幸福、安全、社會和諧,人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關鍵詞】“轉變”之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中促轉變 在轉變中謀發展

  記者:中央領導最近一再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這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有何指導意義?

  牛文元: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實現了年均9.8%的持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資源和環境對發展的瓶頸制約也日益突出。在當前多重挑戰的世界背景下,實施綠色新政、推進綠色發展已開始成為新一代文明的共識。推進生態文明、發展綠色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綠色發展的實施,可以把資源節約、環境建設、自主創新、優化管理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良性循環。所以說,唯有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才能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記者:您連續十多年主持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當前我國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牛文元:我國目前面臨人口、資源、環境、貧困、就業和民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而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全方位建設“生存、發展、環境、社會、智力”五大支持體系,同時必須跨越“人口自然增長速率、資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生態環境退化速率”三個零增長”的臺階。目前,我國資源和能源消耗總量雖仍在增加,節能、降耗、減排的任務十分繁重。因此,要抓住有利時機,創新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節能減排、清潔能源、推行低碳經濟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使綠色發展、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逐漸變成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記者: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有什么內在聯系?

    牛文元:2003年中央正式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十七大報告再次明確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此,把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這兩大關系的協調提到了國家治理的高度,提到了科學發展的美好境界。我可以說,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發展的結晶和升華,它既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哲理精華,又包含著人類生產活動的實踐映象。根據我的理解,科學發展觀集中濃縮了三大元素。第一個元素是體現了尋求發展的“動力”。第二個元素是體現了維系發展的“質量”。第三個元素是體現了實現發展的“公平”。人類從生存到發展,從傳統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再從可持續發展到科學發展,這種從表象到內涵、從理念到行動的深化,不僅對中國具有偉大的意義,而且必定成為適用于全人類的普世原則。

  【關鍵詞】“轉變”之低碳目標

  低碳經濟有希望 綠色生活正當時

  記者:目前大家都在說“低碳”,“低碳經濟”與“轉變發展方式”二者有什么關聯?您理解的“低碳經濟”是怎樣的?

  牛文元: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其中就包含了“低碳經濟”的舉措。低碳經濟是支撐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抓手。調結構、上水平、節能減排實際上可以通過低碳經濟的實現,去支撐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低碳經濟是一個集合名詞,包括四個方面,有16個字: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經濟中生產、流通、消費三大領域無一不涉及到低碳。一般而言,發展“低碳經濟”要有三個基本支撐點:一、制度的創新,采用適應低碳發展的法律法規、行政措施、獎懲規則、市場準入、財稅調控、嚴格仲裁等;二、技術的創新,以提高能源效率為核心,發展傳統能源的清潔生產技術、促進新能源的推廣應用、大力擴展氣候友好技術等。比如,風能發出來的電,時有時無,時大時小,傳統電網不能正常接收,這涉及到智能電網工程和超大容量儲能設備技術體系的突破。再比如,利用化工技術把二氧化碳封閉固定在某些原材料中或埋藏在地層中等;三、生活的創新,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提倡簡約、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這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必須認識到:低碳與每個人都有關系。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2010-05-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