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文集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包括長篇小說《城市課》《魚的海》,中篇小說集《舞翩躚》,短篇小說集《生日夜》,以及隨筆集《余思錄》。著名作家、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張宇為文集寫了題為《鄉下的孩子》的序文,稱道郭昕一直沒有放棄寫作,一邊掙錢,一邊寫文章。長時期同時生活在現實與文字兩個世界,并且生活得同樣精彩。
郭昕的這些小說,有不少我以前都閱讀過。而他這個人,我也很是熟悉。因為他曾也是媒體人,在《東方家庭報》工作,從編輯、記者,做到副主編。加上文學寫作,我們自然屬于一些被別人看作“文人”的人。有一點區別正如張宇所說,郭昕的兩手都“硬”。在寫作的同時,他經商下海先到建業集團工作,一年后辭了職,自己辦起文化公司。現在的郭昕是如魚得水,在鄭州的文化產業市場做得有聲有色。
其實,郭昕的文學之路比一般人要復雜得多。他的文學夢從13歲開始做。那時候,他的四叔在一個單位機關做臨時工因故被辭退回家,帶了一箱子書。郭昕正是在那一箱子書里讀了《水滸傳》《紅樓夢》等,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對文學情有獨鐘。到了高中時,鄰縣一位高中生因為有寫作才能被一所大學破格錄取,這更刺激了他開始為一些報刊寫稿,希望自己也能因為文學而改變命運。遺憾的是,這個夢最終破了,他不得不與其他學子一樣一次次走進考場,最終不得不走進鄭州一所中專。但是,學審計與文學實在相差太遠,只有心靈的堅忍讓他在這種矛盾中寫出了小說《醉茶》《期待》,這是他真正的文學生涯的開端。工作以后,他相繼涉足新聞、地產和文化產業,每變動一個職位,心就要歷經一次磨礪,十年如一日地被職業所磨,他正是憑借文學堅持著不讓自己被職業異化了心靈。他逼自己,讓自己靜下心讀書悟道,寫作能讓他不斷地清醒。
雖然是寫作,他同樣堅持不讓自己被文人化。他在書中這樣說:“一些人,做媒體的很容易被媒體化,做地產的很容易被地產化,甚至是做小麻油的很容易被小麻油化。任何行業做得久了都很容易被固定化。這在于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個人,如果被化了以后,思維也很容易被固定化。對于一個寫字的人來說,思維固定化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文字的死亡。寫字可以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當然有了稿費也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如果被固定化以后,意味著許多事情也就走到了盡頭。故而,作家是應找點事做的。”
一個人能有郭昕對文學這樣的清醒認識,文學寫作必定是另類的。據說,五卷文集出版后,他還將創作一部能安身立命的長卷。我們期待著,他以自己的辛苦努力,為中原文學提供更加豐富的文本。□ 本報記者 奚同發【原標題:青年作家郭昕捧出五卷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