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亞娜何許人也,國內一些媒體可能并不十分清楚。所以,當亞運會乒乓球混雙金牌誕生后,很多網站的報道或者稱“一對中國香港選手”,或者將帖亞娜寫成“蒂亞娜”,查遍中國百家姓,根本就沒有“蒂”這個姓氏。其實,這個帖亞娜就是去年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的中國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因為非“名門閨秀”,所以就得不到關注,等到她將國家隊“科班”冠軍拒絕在決賽的大門之外的時候,乒乓王國里的“臣民”們還不知道“仇家”是誰。同樣,國家隊的世界高手們也不識帖亞娜,因為她不過就是個鉆研理工的學生娃。國家隊的教練班子更不識帖亞娜,否則就不會因為她非名門出身而對大運會的3枚貨真價實的金牌漠然視之。
或許因為中國乒乓球基礎雄厚,缺了誰都不會影響中國乒乓王國的地位。所以,盡管帖亞娜在國內表現何等出色,盡管球技足夠國家隊水準,盡管知識水平遠遠高于所有的國家隊選手甚至教練,但一向以善于發現與挖掘人才的中國乒乓球界就是不能給予帖亞娜一個發展的機會。當帖亞娜從大學畢業后,投奔到中國香港,立即被作為乒乓球絕對主力,才成全了她的亞運冠軍的夢想。假以時日,說不定要在今后的世界級大賽中,從國內的名將手中搶奪一座世錦賽獎杯或者一塊奧運金牌。
體育競技,特別是在實力懸殊不大的對抗中,智慧往往可以決定比賽的勝負。帖亞娜與張鈺無論從技術還是大賽經驗上,都不是柳智慧與柳承敏的對手,更別提世界乒壇的大姐大和大哥大了。但是,在關鍵時刻,帖亞娜沉著冷靜,有勇有謀,不僅自己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擔當了場上教練的角色,可以說是憑她的智謀戰勝了兩對強大的對手。中國乒乓球主教練平時一再要求隊員要憑腦子打球,甚至還責罵某主力弱智。也許,中國隊連丟兩枚金牌,大概與腦子不夠用有關。否則,以實力硬打,帖亞娜無論如何都不是對手。
這里并不是因為中國隊失去一枚區區亞運會金牌而想起帖亞娜來,而是因為國家隊失去了帖亞娜這樣的選手而感到惋惜。如果單從球技來衡量,帖亞娜肯定排不到頂尖位置。但是,禰足珍貴的是她是一個知識型的乒乓球高手,以她的智商再加以高水平教練的精雕細琢,完全有機會成為一代名將。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運動員知識結構偏低,在運用高科技訓練手段時勢必會受到一些影響。假使中國乒乓球或者其他體育項目能夠轉變觀念,培養帖亞娜這樣的大學生球員,不僅競技水平可以提高得更塊,而且從長遠考慮,可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今后的教練與體育管理人才都是學者型的高水平隊伍。帖亞娜的成功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體育對知識與科技缺乏足夠的重視,訓練比賽依然還停留在傳統的手段上,乃至遭遇困難時就不知所措而失去最終的勝利。
書法界有學院派與民間派兩大分野,學院派敢于創新,敢于突破傳統。所以,其書法作品往往給欣賞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但是,2000年人多勢眾的民間派展開了一場討伐學院派的大討論,將標新立異的現代書風彈壓了下去。不過,我認為,未來的任何領域都將屬于擁有知識的那一“派”,包括書法界,當然也包括體育界。【原標題:帖亞娜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