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8時,69歲的余海和老伴宋玉華就抱著兩只灌滿開水的大水壺,直奔社區內的活動中心。當天上午,余海籌建的社區豫劇團要在這里排練《秦雪梅》。
把地掃得沒有一根頭發絲兒,把道具、樂器、椅子各歸各位,大半個小時的活動被老兩口戲稱為“健身操”。
3個月前,癡迷豫劇的余海拿出女兒孝敬的10萬元養老錢,成立了豫華藝術團,社區主任韓海衛幫劇團在天下城小區聯系了固定場地,專門為居民免費演出。
“自己開心、充實了,也能服務別人,而且發揚了豫劇文化。”老先生認為這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不到9時10分,參加當天排練的十幾個人均已到位,他們多是專業豫劇團退休的演員、樂手。
板胡、小三弦、各色戲服……雖是社區豫劇團,但人員、裝備卻不含糊。“服務也要講個高質量。”余海覺得現在已經出去的8萬多元錢花得很值。
他說自己是劇團的服務員,怕演員喝涼水影響嗓子,他每次都在家燒好兩壺開水,同時還是調解員,遇到爭角色時就得苦口婆心做工作……
一到周二和周五上午,活動中心就傳出陣陣豫劇腔,漸漸地這里成了社區居民賞戲和交朋友的場所。
隨著來捧場的人越來越多,兩個上午全被演唱和豫劇卡拉OK占據了,排戲只能另找時間。
“有的人一大早就從西郊趕過來聽戲,還有的人看設備好想唱上一段,我們總不能讓人家白來。”余海說得很實在。
每次另找時間排戲,或者為社區、敬老院等演出,他都會給大家解決午餐費,根據勞動強度每人10元至20元不等,遠途還要安排交通費,為此他放棄了買車的計劃。
“我就是希望盡最大努力,讓大家伙兒長期唱下去,聽下去。”余海說。□本報記者 柯 楊【原標題:老人自掏腰包辦起社區豫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