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從文化視角宏論醫圣思想,就醫圣仲景與人文南陽的不解之緣、醫藥文化與活力南陽的協調發展、文圣與醫圣的比較,深入分析。
作為南陽的文化名片,二月河在首屆“醫圣仲景南陽論壇”上備受矚目。向來低調謙遜的他,在報告伊始,首先引用《莊子》中的一段話,對百忙中前來南陽參加第十一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的醫界大家、文化名流和院士大師,表達由衷的歡迎和感謝之情。
他感慨地說,1800多年前,南陽是全國的科技文化中心。地處南北分界的特殊地理環境,讓南陽擁有多樣性的人文環境和豐富多樣的人文資源。作為張仲景的桑梓地、埋骨處和生活學習的地方,南陽造就了張仲景,張仲景在南陽成就了自己。可以說,如果沒有南陽的科技文化氛圍,就很難孕育出張仲景、張衡這樣的偉大人物。
“同時,張仲景也給南陽留下無可比擬的醫藥和精神財富。”二月河說,在封建社會,人分等級,命有貴賤,作為長沙太守,張仲景堪稱“高干”,但他心懷百姓疾苦,在為官之時行醫,在行醫之時為官。他外圓內方的做人準則,以人為本的做事風格,服務民生的行醫之道,無不為今天的普通百姓、政府官員和行醫者樹立了榜樣和楷模。
長期以來,二月河在著書寫作之余,還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南陽乃至全國的諸多文化大事中,為宣傳推介南陽、助力文化發展,奉獻一個知識分子的力量。正因為此,這讓他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文化事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這就意味著我們中醫藥文化的發展也正當時。”二月河笑言,他翻閱了整個二十四史,發現從沒有一個歷史時期,像現在這樣在政治上為文化的發展提供如此寬松的條件。同時,現代科技介入普通民眾生活,創作和發明權利回到普通民眾手中,群眾自發組織的文化活動為文化的發展提供舒適的溫床,西方文化進入中國這些條件,都促進了中醫藥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他滿懷期待和贊揚地說,在這樣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面前,有所作為、敢想敢干的南陽市委、市政府和1167萬南陽人民,承醫圣遺風,以“張仲景中醫藥文化節”這樣的平臺,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事業,豐富南陽蓬勃向上的文化機制,這令文化人和行醫者無不欣慰。
最后,二月河還就文圣與醫圣的思想進行簡單比較。
“醫門之仲景,即儒門之孔子。”二月河說,雖然文圣與醫圣“術業有專攻”,但縱觀他們的學說,其蘊含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是相通的,是一致的。這種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人本思想,比西方文明要早上千年。作為中國人,我們要研究和發揚這種難能可貴的人本思想。
最后,二月河說,作為醫圣故里的南陽人民,我們要挖掘、傳承和弘揚博大精深的仲景醫藥文化和人文思想,為南陽人、中國人和全人類的健康福祉服務。 □記者 郭啟朝 通訊員 劉娜【原標題:二月河:張仲景給南陽留下無可比擬的醫藥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