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在新鄉市衛濱區平原鄉中召村農民楊慶峰家,記者看到了這幅作品。楊慶峰告訴記者,這拼出的五個大字長寬均為56厘米,象征著56個民族;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圖案中的18條騰飛巨龍,寓意著祖國在炎黃子孫祝福下蒸蒸日上;喜鵲、紅燈籠和花朵代表著喜慶,而5個大字本身則由十二生肖構成。“這幅作品在九月初開始剪裁,耗費半個多月,這中間沒有用刻刀,全部是一點點剪出來的。”楊慶峰認為,現在很多從事剪紙的藝人喜歡用刻刀制作,但這本身就違背了剪紙的內涵。
一個農民剪出如此復雜精美的作品令許多人感到很吃驚,但熟悉楊慶峰的人并不意外。34歲的楊慶峰從小就迷上了剪紙工藝,后來隨著年齡增長,他的剪紙藝術日益精湛,名聞七里八鄉。2009年,楊慶峰曾經所在的中召小學外聘他擔任該校勞動課剪紙老師,今年6月,他帶領孩子們參加第三屆中國剪紙藝術節,不僅自己的作品獲得金獎,孩子們的6幅作品也獲得了優秀獎。“除了農活就是搞剪紙,剪起來就著迷了。”楊慶峰的妻子張福芹告訴記者,每一幅作品都要她說滿意,丈夫才肯休息。□見習記者 倪政偉 實習生 裴事濤/文圖【原標題:承襲傳統 技藝精湛 新鄉農民為十八大傾注的剪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