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張榮鎖,他正在房間里為議案做準備。今年,擔任河南省輝縣市上八里鎮回龍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帶來的是《關于貧困山區農民盡快走上富裕之路的建議》。
“黨中央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臺了很多好政策,我們這些基層黨支部書記很有信心。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我們自己要下力氣。”
“我們村處在山區,從崖下的回龍自然村到海拔1680米的老爺頂,要穿過3道溝,翻過4架嶺,崖上的群眾生活很不方便。山上山下連條路都沒有,有的人家農閑時一天只吃一頓飯。這幾年,村里大變樣了。今年,我們建設了農民新村,100多戶人家住上了小洋樓,每戶有200平方米,村里有30多輛面包車。下一步我們計劃逐步把崖上的群眾搬遷下來,解決他們看病難、孩子上學難的問題。”
“以前咋個窮法?俺那有首民謠,‘住在深山溝,守著光石頭。窮得叮當響,一天一頓飯。’我從部隊復員以后,跑過運輸,下過煤礦,還辦過石材廠,賺了200多萬元,在村里算是富戶。那年秋天,全體黨員推薦我當黨支部書記。我是個窮孩子,現在自己富了,能不能讓老百姓都富起來?這個村支書,我干就要干好!”
上任后,張榮鎖帶著村里干部群眾打響了給崖上群眾送電的“送桿戰役”。12人抬一根電線桿,腳踏著山崖石礫,一步一步往上挪。就這樣,苦斗35天,把58根電線桿從崖下“移”到了崖上。380多崖上生活的村民終于用上了電!
“1997年,我動員干部群眾一起修路。沒有錢,我把自己的石材廠賣了,把自己的小汽車也賣了,辛苦10多年掙下的家產都拿出來了。我們村46名黨員帶領460名壯士,沒要國家一分錢投資,在高山上苦干3年建成了這條‘通天路’。作為基層的黨支部書記,就是要帶領大家都富起來,只有老百姓都富了,才能心安。”張榮鎖說得很樸實。
“去年,村里拿出20萬元,讓300多名村民到北京旅游。山里人,光講不中,得讓他們走出大山,開闊眼界,看看城里人的生活質量,才有動力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干了13年村支書,張榮鎖對5年后村里人都能富裕起來信心十足。(記者 王晉)【原標題:張榮鎖代表:建設新農村 農民要下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