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諾懷揣一個“真”字步入文壇,他用真純澆鑄文字,使自己成為我國新詩創作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五四新文學運動風起云涌,他勇立潮頭成為沖鋒陷陣之一員猛將。在中原作家、詩人這個群體里,他是屹立在中國新文學大系中的第一人。1921年,他的小說《良心》發表后,文思噴發,其新詩和小說創作碩果累累。徐玉諾一生創作四百多首新詩,三十余篇小說、三十來篇散文,他還寫了六七個劇本和多篇評論文章。細讀他的作品,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一個“真”字。他唯真是美,唯真為上。為求一個“真”字,他從不無病呻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他并不以作詩當一回事,像獵人搜尋野獸一樣,當感覺強烈,情緒奮興時候,不期然地寫了。”所以,他的作品都是“赤裸裸地從真感情里流注出來的聲音,絲毫找不到雕琢造作的痕跡”。
真與純始終與徐玉諾血肉相連。有時,他的過于率直和性情,難以被人接受,甚至有人稱他為“怪物”“瘋子”。所幸的是,他的這種我行我素,終被同輩所理解。對此,痖弦先生早有精當論述:“他的一些故事,乍看荒誕不經,實則雋永而寓意深遠,當年的巷里趣談,今日成為文林佳話”。魯迅、茅盾、周作人、葉圣陶……諸多文壇泰斗之所以看重他贊賞他,除了文“真”,當然也包含人之“真”也。
徐玉諾的一生是純真的一生,他用筆,蘸著自己的情感和熱血,描繪了世間萬象,也描繪了六十四年的人生和夢中的未來。在《將來之花園》中,他夾寄了一幅圖畫,也夾寄了自己的真純之魂。1958年4月9日,當他微閉雙目,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否會在心里說:有幸在真實中活了一回,此生無憾……(徐玉諾文化研究會供稿)時宇樞【原標題:大真徐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