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編印了《祝阿文化》刊物,這使我有了請時樂蒙題詞的想法。幾經(jīng)周折,我從一位名人那里知道了他的地址和電話,立即給他寫了封長信寄出。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未見信來,我這才想到:時老已是85歲高齡了。這時我又記起了音樂家唐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有次舉辦音樂會,想請時老題詞,但考慮到時老年事已高,怕其身體不適,未敢貿(mào)然相求,后經(jīng)作曲家晨耕探問了時老近況后才如愿的。音樂家之間都不便輕易辦的事情,我一個鄉(xiāng)下文化站長怎么可能辦到呢?我干脆不抱什么幻想了。然而幾天后,我突然收到一封掛號信,打開一看,呀!竟是時老精心、認真的題詞:“賓普同志留念 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發(fā)展先進文化 時樂蒙”。我驚喜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好幾天拿著題詞愛不釋手,反復欣賞。高興之下,我撥通了時老的電話。時老說:“收到你的信后,我連寫三稿,選了一幅給你,不知滿意不滿意。看了你的材料,知道你是位有影響的農(nóng)民詞作家,文化活動搞得挺紅火,很不容易。我怎么能不給你寫呢?”拿著電話,我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有了這次的題詞,親身感受到時老的和善和平易近人,我又趕寫了一首《小貓咪》歌詞寄去,想請時老譜曲。一個月過去,我打電話問了一下,他說:“詞挺好的,一定譜。”又過了半月時間,我收到了他的譜曲。信中說:“數(shù)易其稿,作于三月至四月中旬。”他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嚴肅認真讓人欽佩,難怪他的一些歌曲如《歌唱二郎山》、《心中的玫瑰》等能成為經(jīng)典。他為我譜曲的這首《小貓咪》,首發(fā)于《農(nóng)村大眾》,先后被江西《心聲歌刊》、北京《兒童音樂》、《山東教育》轉(zhuǎn)載。并在有的小學、幼兒園孩子們中間演唱流傳。
時老的題詞和譜曲,演繹了一位音樂家和一個文化站長的故事,堅定了我繼續(xù)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的信心。我要以更好的文化工作成績報答時老對我的厚愛和期望。【原標題:時樂蒙與鄉(xiāng)文化站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