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之外,我們還有什么
關鍵詞
堅持
編者按: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比賽場上從來沒有僥幸,運動健兒們亦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以,當運動選手們RP爆發,登上領獎臺那一刻,可別忘了他們臺下夜以繼日的苦練和默默無聞的努力。奧運場上,只要堅持,只要有不服輸的信念,就沒有失敗者。
■新快報特派倫敦記者 梁靜
在中國舉重隊陷入低谷的時候,李雪英在女舉58公斤級的賽場上用一枚金牌為中國解氣。“我覺得自己今天就能破這個神話!只是最后一把技術動作上有些急,就把世界紀錄丟掉了。感覺自己的身體和狀態都不錯,沒想到最后沒能如愿,不好意思。”奪冠后,22歲的李雪英沒有哭,反而還對自己的成績有一絲不滿。
與很多女舉運動員上臺比賽“大呼小叫”不同,李雪英每次試舉總是不聲不響、面無表情。“我沒受到前面隊友的不利影響,隊友沒比好,我更要為中國舉重隊扳回來。”李雪英想的不是前一天吳景彪和周俊的失落,而是自己一年前巴黎世錦賽的遺憾。2011年的巴黎世錦賽,李雪英輸給了白俄羅斯的諾維科娃1公斤。這一次,李雪英取得壓倒性勝利。“我當時沒想什么奪冠,因為去年世錦賽我曾在形勢不錯之下失利,我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只要拼到底就行了。”
正是這份愛較勁的個性,讓李雪英彌補了去年世錦賽的遺憾,奪得奧運金牌,并完成了城運會、亞運會、世錦賽和奧運會的“大滿貫”。“拼搏了這么多年,終于拿得到了金牌。想起之前的不易,會有點小感慨。因為練舉重練了這么多年,中間肯定會有特別困難的時候,很難堅持的時候,所以能咬牙挺過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難的。”
背后的故事
★她與父親
為奧運兩年沒回家
在現場目睹李雪英奪冠的父親李相民比女兒還要激動,當女兒站上領獎臺的時候,他早已淚流滿面。李雪英出生在河南平頂山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里,家境并不好。作為家里最小的女兒,李雪英10歲就離開了家。無論是鄭州還是北京,離平頂山并不遠,但父親與女兒的見面次數卻屈指可數。為了奧運,李雪英更是兩年都沒有回過家。
李相民和老婆從來都不敢到訓練場上去看女兒,因為看到她練到手腳都起泡起繭,心里會受不來,以前去過一次,回來就忍不住哭了。“在農村,不管走哪條路,都要有條出路。舉重是辛苦,但這東西沒有后悔藥。”據透露,李雪英脾氣很倔,她奧運備戰期間,不僅不回家還給家人制定了家規。“我給家里規定,不允許他們直接給我打電話。我有事的話,會主動給他們打。要是打電話,他們就問我心情好不好就成,不要有多余的話題。如果我足夠努力,就能拿到冠軍!”
★她與姐姐
和姐姐一起得金牌
除了要為國家贏得奧運金牌外,李雪英還希望為姐姐李雪久彌補遺憾。當10歲的李雪英在2000年進入鄭州體校學習舉重時,李雪久已經是全國冠軍了。在李雪久的舉重生涯中有兩個遺憾:一是九運會因傷未能為河南隊贏得冠軍;另一個就是沒有獲得參加奧運會的機會。如今,這兩個遺憾妹妹都替她彌補了。每次大賽之后,李雪英都會回家,而這個時候兩姐妹除了拉家常,更重要的就是探討舉重技術,交流比賽經驗。“心理壓力大的時候,我就給她打電話和她訴苦。”李雪英表示,姐姐是她的精神支柱,是姐姐的經驗幫助她成長。當獲得金牌后,李雪英興奮地說:“這塊金牌是我和姐姐一起得的!”而在家鄉看直播的李雪久在比賽中緊張得不得了:“李雪英是我帶出來的,剛開始她非常艱辛,不管怎么樣,我的最大夢想在她身上實現了,我非常激動,非常興奮”。問到會用什么方式為妹妹慶功,李雪久不假思索地說:“我會請她吃麻辣燙,李雪英幾乎吃遍了鄭州大街小巷的麻辣燙,她最喜歡吃這個。”對麻辣燙的喜愛就如同對舉重的堅持,李雪英從小就沒有變過。
丟掉金牌張杰哭著說“我不服”
在倫敦奧運賽場的第三日,中國舉重隊再遭遇滑鐵盧。本被寄予奪金厚望的張杰意外失手無緣獎牌,朝鮮選手金恩國以327公斤打破了張杰保持的世界紀錄奪金。賽后接受采訪時,張杰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我的身體狀態不錯,準備得也很充分,不知道為什么會是這個結果。他破了我的紀錄,我不服!”張杰當晚六次試舉,只舉起了兩次,第二次抓舉失敗對他的影響最大。第二次抓舉145公斤,張杰高喊一聲,拉杠、上挺、穩穩站住,并在鈴聲響起之后放下杠鈴。本以為是一次很漂亮的動作,卻被裁判判了失敗。
這次犯規破壞了張杰的比賽節奏和戰略,隨后兩次挺舉178公斤均告失敗,最終名列第四。“我們后來將目標改為沖銀牌,但兩把沒起來……”說到這,張杰再也說不下去,匆匆離開。【原標題:李雪英:舉重是辛苦,但這東西沒有后悔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