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歷史上的司馬懿(一)

2013/11/20 11:00:50 點擊數: 【字體:

歷史上的司馬懿(一)
司馬懿(本報資料圖片)


    在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由河南人建立的王朝只有一個,那就是司馬懿及其家族建立的晉朝。

  司馬懿是河南溫縣人,所以毛澤東稱溫縣為司馬故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史書說他“受遺二主,佐命三朝”,他先后輔佐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曹丕、曹睿臨終前向他托孤,請他輔佐新君。他一生功勛卓著,封丞相、郡公,固辭不受,食邑5萬戶,子孫中封侯19人。他的兒子司馬昭滅了蜀國,他的孫子司馬炎滅了東吳,建立晉朝,結束了三國時期近一個世紀的分裂戰亂局面,使國家重歸統一。司馬懿也被追謚為晉宣帝。

  然而這樣一位人物,在流傳極廣的空城計、火燒葫蘆谷等三國故事中,卻變成了一個愚蠢、無能、膽小、只會打敗仗的小丑。在戲劇舞臺上,他與曹操一樣成了一個白臉奸臣。真實的司馬懿被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戲劇湮沒了。作為溫縣人,筆者希望在這里把一個真實的司馬懿介紹給大家。

  司馬懿與曹操

  司馬懿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官宦家庭,弟兄8人,名字中都有達字,所以人稱“司馬八達”。史書說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以識人著稱的南陽太守楊俊見到他,“以為非常之器”。尚書崔琰與其大哥司馬朗友善,對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公元201年,時任司空的曹操,召司馬懿出山,他裝病推辭,曹操又派刺客去試探,他“堅臥不動”,才蒙混過去。后來曹操當了丞相,再次征召司馬懿任文學椽,并下令:再不應召就抓起來。他才被迫就職。出山以后,他由于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才干,很快得到重用,連續升遷,參與軍機。

  司馬懿的超人智慧,表現在他總是站在戰略高度,遠見卓識,把握全局,危急關頭,力挽狂瀾。在任軍司馬時,他向曹操建議:“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余萬,雖戎甲未卷,非經國遠籌也,自宜且耕且守。”三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魏國有20多萬名青壯年勞力,當兵不能種田,由種糧主力軍變成消耗糧食的主力。沒有糧食社會就不安定,軍隊就不能打仗。這一屯田建議,抓住了治國和征戰的根本,具有戰略意義。曹操采納了這個建議,結果“務農積谷,國用豐贍”。司馬懿一生都堅持以食為首,重視糧食生產,大興屯田,大興水利,先后開筑了成國渠、廣漕渠、淮陽渠、百尺渠、臨晉陂、東南諸陂等水利工程,能灌溉數千頃至萬余頃農田。公元235年,關東饑荒,他從長安運了5萬斛糧食到京師救災。他還十分重視冶鐵。糧食和鐵為魏國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司馬懿隨曹操征討張魯、平定漢中后,他建議曹操,趁劉備在西蜀立足未穩、人心未附,攻取西蜀。曹操說:“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沒有采納。結果曹魏從此失去了統一全國的大好機會,卻留下了“得隴望蜀”的成語。

  司馬懿一直關注南邊荊州地區的防務,認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不能依靠,提醒曹操:不能讓這樣的人擔任封疆大吏,守衛邊疆。曹操不聽。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從荊州大舉北進,圍攻樊城,威逼許都,胡修、傅方二人果然投降關羽,形勢十分危急,連曹操也想遷都河北。司馬懿力挽狂瀾,他看出了關羽的致命弱點:后方空虛。于是建議曹操聯絡東吳,讓孫權派兵抄關羽的后路。結果解了樊城之圍,關羽被殺。關羽死后,曹魏收復了荊州失地。曹操認為:荊州一帶靠近邊境,難以安定,準備把百姓和屯田的人遷往內地。司馬懿認為不妥,荊楚一帶一直兵荒馬亂,人心惶惶,關羽剛剛敗亡,原先為惡的人正藏竄觀望,如果把安分守己的百姓遷走,會讓他們失望,先前逃避戰亂的人也不敢回來了。曹操采納了他的意見,結果外逃的百姓陸續返回,荊州一帶逐漸安定下來。此后不久曹操病死,“朝野危懼”,司馬懿操辦喪事,井然有序,內外肅然。

  曹操死后,曹丕繼位,不久逼漢獻帝禪位,曹丕當了皇帝,司馬懿成了曹丕最倚重的大臣。后司馬懿升為撫軍,曹丕對他說,今后我東征,撫軍總領西方事務,我西征,撫軍總領東方事務。7年后曹丕死,魏明帝曹睿繼位,司馬懿西拒諸葛亮,北平公孫淵,立下了汗馬功勞。從29歲出山到73歲病逝,司馬懿輔佐了曹操祖孫三代,為國家南征北戰40余年,史書說他“兵動若神,謀無再計”,在軍事上、治國上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原標題:歷史上的司馬懿】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晚報版 2010年3月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