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紀中葉反抗唐朝統治的農民戰爭。唐朝末年,土地高度集中,賦役繁重,農民“凍無衣,饑無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私鹽販出身的濮州(今河南長垣)人王仙芝,聚眾數千人在長垣(今河南長垣)舉兵反唐起義。他號稱“夭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傳檄四方,號令天下,民眾群起響應。次年,攻克濮州、曹州(今山東曹縣西北),發展到數萬人。公元875年,山東曹州冤句(今山東荷澤)人、私鹽販黃巢率眾響應,與王仙芝合兵,接連攻下很多州縣,勢力發展到淮南地區。三年汝州大捷,進攻蘄州(今湖北蘄春)時,王仙芝暗中接受了唐朝招安,遭到黃巢等斥責,并被打傷頭部。緝拿眾怒難犯,王拒絕投降。從此與黃巢分兵作戰,南下占領蘄州,攻克鄂州(今湖北武昌),轉戰于今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江西間,推動了各地農民起義斗爭。其間,王仙芝曾一再動搖。乾符五年于黃梅大敗,被唐軍所殺。部屬大部由尚讓率領,與黃巢所部起義軍會合,并推舉黃巢為領袖,號稱天大將軍,年號王霸,人數發展到十多萬。王霸二年(公元879年)起義軍進入嶺南,攻克廣州,眾至百萬。王霸三年底(公元881年初),起義軍進入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由于起義軍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金統四年(公元883年),為唐軍所迫撤出長安。次年,戰敗退至泰山狼虎谷,被敵軍追及,黃巢不屈自殺。
這次起于王仙芝的唐末農民大起義英勇斗爭達十年之久,行程數萬里,遍及今十二省區,沉重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從此唐王朝名存實亡。(濮陽外宣辦)【原標題:王仙芝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