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盧寧軍,是在剛剛結(jié)束的2012(寧夏·中衛(wèi))沙坡頭超級皮卡挑戰(zhàn)賽的決賽現(xiàn)場。他身著紅色運動衣,忙碌地跑來跑去,在金色大漠的掩映下,猶如一團跳動的火焰在追逐著什么。
“夢想,每個賽車手的心里都有一個關于達喀爾的夢”。在給出這個答案的時候,盧寧軍一臉自豪。這個1985年就投身職業(yè)汽車比賽的硬漢,可謂我國第一代職業(yè)賽車手,多次奪得亞太汽車拉力錦標賽N組冠軍、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分站冠軍,兩獲“亞洲最佳車手”獎及“最佳華人車手”獎;7次征戰(zhàn)達喀爾,被國內(nèi)媒體和同行譽為“中國車王”。
“車王”的天分與生俱來。四五歲時,父親所在的坦克兵部隊經(jīng)常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訓練。一輛輛坦克、卡車爬來爬去,盧寧軍覺得奇妙不已。上小學時,他坐在一輛報廢的汽車里操縱方向盤,幾個小伙伴在后面推。盧寧軍笑言:“可以拐彎,想停就停,太好玩了。誰都沒想到,之后的空降兵、特警生涯,也都和汽車離不開。開車竟然成了我一生的事業(yè)。”
2004年,是盧寧軍的首次達喀爾拉力賽之旅,最終他以113小時24分59秒的成績名列汽車組第57名。駕駛國產(chǎn)帕拉丁賽車完成了全部比賽,他為中國的民族汽車產(chǎn)業(yè)爭了光。
說到達喀爾的艱辛,盧寧軍不禁皺起了眉頭,“沒去達喀爾之前,那是一個光榮的夢想,但真正參加了達喀爾,才知道那種艱苦簡直刻進了骨頭縫里。達喀爾是天堂,但通往達喀爾的絕對是一條地獄之路”。
從法國出發(fā)時,下著鵝毛大雪;穿過比利牛斯山時,氣溫在零下20多攝氏度;進入摩洛哥后,車內(nèi)溫度40多攝氏度,簡直“冰火兩重天”。車輪無數(shù)次陷入沙地,他和領航員不得不頂著烈日挖沙,身上的汗簡直像洗澡一般。盧寧軍清楚地記著,一個350米的沙漠斜坡,他開車爬了4個多小時,上了平臺,已是午夜時分,體力的透支讓他癱軟在沙灘上。
18天的比賽,他瘦了18斤,穿便服時,已松松垮垮。
困乏、疼痛,恐懼、迷茫,失望、絕望,所有的困難撲面而來時,盧寧軍硬是咬牙堅持到了最后。他忘不了到達終點時的幸福,“真的,就像進入了天堂一樣。到達塞內(nèi)加爾時,美麗的玫瑰湖,就像一片溫暖的紅色海洋,我感覺自己走在鮮花鋪滿的路上,玫瑰湖像笑臉一樣迎接著我,讓人有一種想落淚的沖動”。
艱辛在左,幸福在右。幾十年的賽車生涯,讓今年55歲的盧寧軍一身傷痛。但他輕松地告訴記者,接下來馬上有兩個比賽,他還將全力以赴;只要身體允許,他就會一直開著車奔跑。
“夢想的追逐,靠的是永不放棄的精神。中國車手在達喀爾的最佳完賽名次紀錄是第18名,我要做到更好,加油!”老盧舉起握緊的拳頭,憨厚地笑了。新華社記者趙國華 鄭一晗【原標題:沙漠中的追夢人——“中國車王”盧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