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的“聯合國愛心大使”
2013/11/27 10:12: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名20的女孩兒,因為家庭的熏染,使她對艾滋病的認識表現出了少有的鎮靜和勇敢。當青春在校園恣意綻放的時候,年紀輕輕的她卻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奔走呼號宣傳艾滋病預防知識讓她找到了快樂的支點,和艾滋病遺孤朝夕相處的日子讓她的生命變得豐盈起來,她因此被評選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心大使”。那么,在她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她的家離艾滋病村很近,受父親工作的影響,她比同齡人更早知道“艾滋病”這個名詞;面對談“艾”色變的同伴,她表現出了從容和勇敢;她在大學里多次參與宣傳預防艾滋病公益活動。日前,她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評為“攜手兒童青少年,攜手抗擊艾滋病”青少年愛心大使,她就是河南師范大學大二學生馮子源。
家庭的熏染使她從容而勇敢
初冬的上午,枯葉離枝隨風舞。在河南師范大學校園內,一個個青春的影子在晃動,他們的腳步匆匆而充滿朝氣,馮子源就是他們中的一個。馮子源一個看似普通的女孩兒是如何和“聯合國愛心大使”有幸擦肩呢,她的背后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故事呢?
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懶懶地照在人身上,馮子源像“陽光”一樣的故事在記者面前慢慢蕩開。
馮子源是一個剛滿20歲的女孩兒,她是駐馬店上蔡縣人,因為家庭的原因使她比同齡人更早地了解了“艾滋病”這一名詞。
2000年前后,駐馬店上蔡縣蘆崗鄉文樓村村民因為賣血而感染了艾滋病,事情被媒體曝光后,受到了上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在蘆崗鄉專門成立了艾滋病防治辦公室。馮子源的父親當時是蘆崗鄉的干部,他被派到文樓村駐隊,擔任艾滋病防治辦公室主任一職。“我那時正在上初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解艾滋病的。”馮子源說,父親駐隊期間,每天都拿回來很多有關艾滋病信息的宣傳資料,還經常和她講一些村民感染艾滋病后發病的癥狀,教導她不要歧視艾滋病人,同時保護自己和周圍的人不受其危害。
馮子源的母親在醫院工作,一些耳濡目染的熏陶使她對艾滋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馮子源的心目中,艾滋病人不再是“洪水猛獸”。而馮子源只要一有時間,就去看父親帶回來的宣傳冊子,主動了解艾滋病預防的小常識。“媒體剛曝光的那段日子,村子里的氣氛很緊張,同學們也相互轉告不讓去文樓村,我就糾正同學們的錯誤認識,告訴他們艾滋病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馮子源說。
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時期,由于對艾滋病十分了解,馮子源表現出了同齡人少有的鎮靜,她不僅沒有對艾滋病產生恐懼,反而對那些因為輸血感染了艾滋病的人抱有深深的同情,將來有機會,她還想竭盡所能幫助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遺孤。
飄在胸前的“紅絲帶”愛心之旅
去年,馮子源考入了河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從來沒出過家門的她對學校的一切都倍感新鮮,她的夢也開始在這里起飛。
2007年10月13日,河南師范大學的各種社團組織公開招募新社員,馮子源聽說后,一大早就和同學來到了校園。在學校萬人餐廳西邊的人行道上,青年志愿者、藝術團等60多個社團組織擺成了一排,馮子源從沒見過這種場面,興奮得不得了,她一家一家地挨著看。
在琳瑯滿目的招聘會上,一個展板上醒目的“紅絲帶”標志吸引了馮子源的目光,原來這是學校“紅絲帶”社團在招募宣傳預防艾滋病知識的社員。緣于中學時她較早了解艾滋病的知識,馮子源對這個社團特別感興趣,她毫不猶豫就報了名,正式加入了“紅絲帶”社團。 在“紅絲帶”社團第一次召開的大會上,當時的會長胥營向60名新社員介紹了社團的宗旨和活動目標。“會上,我在小紙條上寫了兩個問題,遞給了當時的會長胥營。第一個問題是‘會長是通過什么事情開始關注艾滋病的’?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想法促進他成立了紅絲帶社團’?”馮子源說,從來沒有哪個大一的新生提出這么尖銳的問題,胥營對她的提問很驚訝,但大會結束后,胥營還是耐心作了解答。
胥營的回答讓馮子源很滿意,也由衷佩服這個年齡大她幾歲的學長。從那次之后,馮子源對宣傳預防艾滋病常識更加感興趣,也更堅定了她做好這件事的決心。
接下來的日子里,馮子源除了上課,就是和社團的成員一起商量怎樣宣傳預防艾滋病。他們通過制作展板等形式向大學生們灌輸“防治艾滋病”的常識,樹立同學們對艾滋病的正確認識。
有一次,“紅絲帶”社團舉辦了一場公益性辯論賽,論題是“艾滋病是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辯論賽一下子吸引了200多名大學生參加,大家圍繞這一主題辯論得不可開交。
“那么你認為艾滋病到底是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呢?”記者問馮子源。“我的答案和辯論結果是一致的,這個論題本身就不容易說清楚,它是多面性的,既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馮子源說,由于她是社團的成員,不能上場進行辯論,只是給大家服務,準備一些材料,但她仍然覺得很興奮,因為在唇槍舌劍的爭論中,同學們已經潛移默化受到了影響。“紅絲帶”社團的活動通常只在學校內部進行,馮子源是社團的實踐部干事,準備板報內容是她平時做得最多的工作。“但我不甘心只做這些,我想幫助那些艾滋病遺孤。”馮子源又萌發了新的想法。
在“紅絲帶”社團的日子里,馮子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了解到張楠、羅成、路佳坤等這些愛心大使的義舉。從那時候起,馮子源暗暗作出一個決定:我要做得更好,讓艾滋病遺孤少一滴眼淚。
隨后,馮子源和其他會員一起走上街頭,調查校外青年對艾滋病的了解情況,同時向他們宣傳艾滋病預防知識。2007年12月1日,馮子源和社員們策劃、組織了“世界艾滋病日”自行車環城宣傳活動。2008年3月,馮子源參與策劃、組織了“獻愛心,集廢瓶”活動。4月,她又參與策劃、組織了“艾”心辭典活動。
一次次宣傳活動,讓馮子源感受了無窮的樂趣,也使她感到了自己身上責任的沉重,她要用執著的腳步走得更遠些。
她把一顆愛心留在了“陽光家園”
今年的暑假,馮子源從學校公共事務學院得知,該學院的志愿者要到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崗鄉周莊村的“陽光家園”為艾滋病遺孤作心里輔導,馮子源聽到這一消息后激動不已,幾經輾轉她找到志愿者,表達了想為艾滋病遺孤做點事情的心愿。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平原晚報 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