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二月河話說三帝王

2013/11/27 14:59:12 點擊數: 【字體:

  
    “俄國人稱彼得大帝,羅馬人稱凱撒大帝,中國人當然也可以稱康熙大帝……”二月河說皇論帝,評滿清歷史,他分別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解讀、評價康熙等清朝三代皇帝的功過得失。以博大的史學積淀,諧趣的品味解讀,再現了一個真實而人性的康熙皇帝,一個雄才大略的戰略家。

  二月河坦言最喜歡康熙,他認為此時封建制度已高度成熟,康熙雖是滿族,卻完全折服于漢文化,成為孔孟的信徒,并把孔子書當作經典來拜讀。秦雖然一統天下,但那時候沒確立一個治理國家的政治理念,再加上反叛比較多,馬上得天下,卻不會治理天下,還有就是基本建設速度過快,修長城、修阿房宮……過重的賦役,苛刻的刑罰,給老百姓造成很大的傷害。而清朝把治國理念建立起來,康熙進孔廟里沒行師禮,而是行三跪九叩的最高禮儀,尊孔而汲取漢族先進文化。康熙有三大歷史貢獻,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堪稱千古一帝:第一是對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作出很大的貢獻。康熙除鰲拜,平三藩,解決了臺灣問題,同時解決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問題,又三次親征準噶爾、六次南巡,確定中央政府對西藏的領導等,結束了中華民族四分五裂局面,勘定中國的版圖基礎,叫《皇輿全覽圖》。第二是治水興農。治理黃河,興修水利,還搞過水稻試驗田,將雙季稻推廣全國,對發展當時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很大的貢獻。第三是尊知重教,對當時的文化、教育、科技發展作出了大貢獻。康熙博學廣知,能說七國語言,懂醫學、天文、建筑,善書法、音樂、詩詞,數學水準全國最高,定名元次根。他到河南去視察治黃工地,都是用自己制造的測量儀器。他還寫了一篇地震論文。此人放到現在,也是空前了不起的高級知識分子。康熙年間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著名的神鬼短篇小說《聊齋志異》,他重視文化撰書修典,《康熙字典》今天仍然使用。

  但是,二月河對康熙滿口溢美之詞的同時,也指出其有缺失有不足,二月河說:“康熙時代,開海禁開了20多年,突然把海禁又封起來了……如果開海禁政策不停,西方的那種文明之風能夠早一點通過商貿來往流入中國,中國的工業革命能夠相對地與西方走向同步,或許后來會發生改變。”

  按照傳統觀念,皇帝是封建君主、地主階級的總代言人,要持批判態度,根本不允許作為一個正面人物來描寫和頌揚。但是二月河堅持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凡是在中國歷史上對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有貢獻的,凡是在中國歷史上對于提高當時的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貢獻的,凡是歷史上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里作出過貢獻的,就給予歌頌,不問出身。無論皇帝還是太監,高官還是平民,只要作出貢獻,就要把他們當作正面人物來寫。二月河530萬字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大氣磅礴又細致入微地把康、雍、乾盛世既空前輝煌又行將沒落的歷史晚霞畫卷,活色生香地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過去人們認為雍正陰狠冷峻,睚眥必報,暴虐殺戮,抄家抄得文武大臣人人自危,逼死生身母親,兄弟們也或殺或黜或圈……二月河搜集閱讀了《清史稿》、清人筆記和故宮檔案史料等大量文獻,發現雍正13年間留下一千多萬言政務批語、諭旨等,如此勤政千年罕見。再看其政績,康熙晚年庫銀七百萬兩,至雍正驟增到五千多萬兩,這是“振數百年之頹風”、刷新吏治的功效。整治貪官污吏贓銀入庫,不但給乾隆的“十全武功”、“極盛之世”墊下厚實家底,也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吏治環境。雍正確實整人:“文字獄”整平民也整官吏,“攤丁入畝”整地主,“官紳一體當差”整了特權讀書人,“火耗歸公”整遍天下貪官污吏……二月河經過縝密思索,得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雍正是個少有的勤、正、善、公,體恤為民的好皇帝,令人心儀敬佩,他就由此入手,大膽創作。《雍正皇帝》橫空出世后,文學界稱為“五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佳作”。

  二月河認為,康熙創業,雍正守業,同時雍正又給乾隆鋪墊了比較好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也留了支比較清廉的干部隊伍,這是乾隆盛世良好的基礎。

  二月河風趣地把三部書稱為三個“女兒”,他說,三個女兒都是我的最愛,你能說喜愛誰不喜愛誰?但論及史上這三個皇帝,他毫不忌諱地肯定其所取得的成就及人格魅力,同時他認為晚清中國落后于西方國家,他們也應承擔相應責任。在談到對這些歷史人物的塑造時,二月河說:“這三個人物都是按照歷史的真實性和藝術的真實性相結合塑造的。小說中,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這些歷史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總的走向,都是真實的。”魯釗【原標題:二月河說皇論帝】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10年4月1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