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成立十年來,李相岑從未向會員收過會費。“有人提議,一人一年收5塊錢,一萬人就是5萬塊,夠協會運轉一陣子了,但我做不來。”他解釋,大家是來做好事的,收了錢,會影響積極性。
他不愿意向大家要錢,所以協會辦公室的租賃費、辦公費、電話費,協會過去每次活動的制作費、場地費等,都是他自掏腰包。
如很多外人一樣,王群德曾以為李相岑“腰很粗”。“協會每次搞活動,三千五千,都是他出錢。”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李相岑家一看,驚呆得腿都邁不動了,“我以為他家富麗堂皇的,誰知家徒四壁,電視機還是黑白的!”
有一次,李相岑應邀到河南電視臺去錄節目。去之前,他把家里翻了個遍,找不到一件“喝茶衣裳”。“這回去省城,就按我身上這標準買。”王群德指著自己身上的皮衣說。李相岑和老伴到專賣店一問,得900多元,扭頭就走了,回去的路上,看到有人賣打折的PU外套,80元一件,買一件穿上去了鄭州。
“他就是這號人。”王群德苦笑一下后,頭一仰,“我服氣!”
老典型的新問題——
為奉獻愛而生,為新出路而愁
農民志愿者李相岑,一直想不斷突破自己。
眾人不知的,這位“全國勞模”和“全國優秀志愿者”,還是一名詩人。他用質樸而又深情的詩句,去贊美南都帝鄉的今昔蝶變,謳歌志愿者之路的酸甜苦辣。他公開出版過詩集,還譜寫了大量歌詞。為慶祝十八大的召開,他舉辦《紅心獻給黨 頌歌唱南陽》李相岑作詞作品公益演唱會,南陽曲藝界和文藝界名家紛紛登臺捧場。
“我有時想,父親是特別天真才特別勇敢,還是特別勇敢才特別天真。”在女兒李瑞果眼中,總是義無反顧幫助他人的父親,“每一分錢,每一點愛,都獻給了這座城市。”
女兒的贊揚,讓寵辱不驚的老志愿者淚流滿面。
這位說起南陽公益如數家珍的老典型,記不清三個孩子都出生于哪一年。有一天,他看到讀大學的女兒,背著一個她自己用牛仔褲改裝的舊書包回來,他才發覺自己好久都沒有給孩子們零花錢了。
“我們從來沒有怨過他。”漸漸理解了父親的孩子們說,有人為自己活,有人為大家活,父親屬于后者,是為愛而生的。
現實中,錢的問題,依舊是道邁不過去的坎兒。
多年來,一直資助叔叔李相岑做公益的小包工頭李瑞營,如今也遭遇經營慘淡的現狀。以前,協會的房租到期了,叔叔的電話停機了,或是協會組織活動了,叔叔一個電話,他就把錢掏出來了,但現在他都不知道明天去哪里賺錢。
除此之外,李相岑還有更為深遠的擔憂。“這些年,南陽公益看似發展得轟轟烈烈,但真正持之以恒舉起志愿服務大旗的人,還為數不多。”他盯著窗外隨風落下的黃葉說,“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路還是要向前走的。” □本報記者 劉 娜【原標題:天真才勇敢 堅強亦脆弱——講述南陽好人李相岑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