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心系百姓的攝影記者——記中國第十一屆長江獎獲得者、河南日報記者王天定

2013/11/28 11:33:49 點擊數: 【字體:

 
    如果在河南日報報業大廈的走廊里碰到他,同事們總會這樣打招呼:“你回來了!”在大家的印象里,他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

  如果在辦公室只待半天,他也會坐立不安,搓著手,連聲嘆息:“今兒又拍不成片子了!”他說,不拍照片就手腳發癢。

  他就是剛剛榮獲中國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的河南日報攝影記者王天定。

  這個55歲的老記者,有一個綽號:“王全省”。近30年來,他挎著照相機,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縣、區,究竟到過多少村子,采訪過多少單位和個人,早已數不清了。他只記得,每年下基層采訪都在250天左右,見報照片都在400幅以上。

  王天定說,他是一條魚,基層就是他的“江湖”。“你想啊,魚兒在江湖里是一種啥感覺?美著呢!”

  社長、總編輯眼見他這么一把年紀,還一年到頭風雨無阻往基層跑,心疼他,勸他勞逸結合,他總是笑道:“沒事兒,頂得住!”他笑著,背起攝影包,揮揮手,聳聳肩,大步走去。

  這個普通的記者,走上了一條艱辛的攝影之路,他的足跡總是在擁抱時代的路上。

  用心靈深入基層

  王天定長期負責“三農”攝影報道,到農村去,對于他就像是魚兒游回大海,農村就是他的家,農民就是他的父老鄉親。他經常對年輕記者說:“到基層采訪,一定要帶著一顆心,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誠心誠意地與基層干部群眾交朋友。只有這樣,才能抓到好新聞,拍到好片子。”

  他下基層,從不要公車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車、火車。以前沒有高速公路,往偏遠的地方采訪,往往要坐一整天的長途車。現在交通便捷了,他仍然一大早就到車站趕頭班車,而且一下去就是一個星期。就這樣,年年月月,他風塵仆仆走遍了全省每個角落。有時采訪完了,被訪單位要派車送他回鄭州,他婉言謝絕:“我搭公共汽車也就是幾十元錢,你們往返一次得花好幾百元,不劃算啊!”正因為這樣,他到哪里都特別受歡迎,人們聽說王天定來了十分高興,說:“還是黨報記者好啊,做事正規,不添麻煩!”他視群眾為親人,群眾也拿他當兄弟,心里有什么話都愿意跟他說。所以,他總能摸到基層最真實的情況,總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新聞線索。

  懷著一顆火熱的心,他始終把鏡頭對準基層群眾,用鏡頭反映老百姓的故事。《軍嫂之愛》、《軍禮敬給弟媳婦》、《飛來的閨女》、《俠骨熱腸的“剃頭匠”》、《88歲老人的紅色記憶》、《孤老太和她的村醫“兒子”》、《小店老板的大愛》、《游子的笑聲與眼淚》、《掏糞工剪影》等,記錄了基層普通勞動者的動人事跡,在廣大讀者尤其是基層百姓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懷著一顆溫柔的心,他在基層采訪的過程中,隨時隨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1996年3月,王天定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反映河南省汝陽縣抗旱的圖片,縣里按規定寄來500元獎金,他如數退還。后來,縣里按照他的意愿,用這筆獎金資助了一位山里學生。

  1996年12月,王天定聽說靈寶市陽平鎮文鄉村50多歲的農民符彥英跳入冰水救了幾個落水者,便趕去拍了一組圖片故事。臨走看到符彥英生活清苦,他拿出100元錢塞到老人手里。符彥英逢人就感動地說:“人家是省里的大記者,人好,心腸好!”

  2004年12月9日,王天定在洛陽市區大街上遇見一群農民工舉著牌子討要工錢。上前打聽,原來是嵩縣閆莊鄉胡溝村30多位農民工為房地產公司干了兩個多月的活兒,拿到的只是兩張白條。他一面規勸農民工不要有過激行為,一面聯系洛陽市勞動監察大隊幫助農民工維護合法權益。那個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老板,看到王天定是記者,把他拉到僻靜角落,掏出裝了厚厚一沓錢的信封塞給他,轉身跑了。王天定隨即把這錢交給洛陽市勞動監察大隊,請他們將錢退還那個老板。當天,農民工就拿到了工錢。

  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發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搶險一線看到災區群眾損失慘重,十分焦急。采訪歸來,他向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領導表達了義賣攝影作品、援助災區群眾的愿望。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河南省慈善總會的支持下,義賣獲得10萬元,他全部捐獻給困難地區建希望小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10年11月1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