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定長年堅持在基層采訪,跑遍了全省158個縣(市、區)的1000多個鄉鎮,每年在基層采訪的時間都在250天左右,見報照片都在400幅以上。他的新聞攝影作品《棉農疼愛專家》獲第五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并多次獲得省級以上新聞獎項。同事們說:“王天定不是在基層采訪,就是在去基層采訪的路上。”
王天定下基層,從不要公車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車、火車。以前沒有高速公路,去偏遠的地方采訪,往往要坐一整天的長途車。現在交通便捷了,他仍然一大早就到車站趕頭班車,一下去就是一個星期。有時采訪完了,被訪單位要派車送他回鄭州,他婉言謝絕:“我搭公共汽車也就是幾十元錢,你們往返一次得花好幾百元,不劃算啊!”
王天定不坐公車采訪,他認為:“我對農民、對百姓有著深厚的感情,到基層采訪除了完成任務,我更享受在公共汽車上和老鄉的交談,更享受對百姓世界的深入了解。”
因此,王天定走到哪兒都特別受歡迎,人們說:“還是黨報記者好啊,做事正規,不添麻煩!”他視群眾為親人,群眾也拿他當兄弟,心里有什么話都愿意跟他說。所以,他總能摸到基層最真實的情況,總能源源不斷地獲得新聞線索。
王天定的作品《軍嫂之愛》《軍禮敬給弟媳婦》《飛來的閨女》《俠骨熱腸的“剃頭匠”》《88歲老人的紅色記憶》《孤老太和她的村醫“兒子”》《小店老板的大愛》《游子的笑聲與眼淚》和《掏糞工剪影》等,真實記錄了基層普通勞動者,在廣大讀者尤其是基層百姓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他不僅報道百姓,還利用輿論監督維護百姓的利益。在基層采訪,每當看到違反政策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他就會拍案而起。他拍攝的《非法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受害群眾叫苦連天》《領導“竭澤而漁”集資修路,百姓“雪上加霜”無力脫貧》《如此執法帶來的不和諧》等一組組監督報道,準確犀利,愛憎分明,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愛,體現了一位黨報記者的社會責任感。讀者親切地稱他為“百姓記者”。
長年深入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王天定經常收到群眾的來信,受到各地宣傳部門和群眾的高度贊揚。其中,安陽市委宣傳部給報社寄來感謝信,這樣評價王天定:“他從未向我們提過任何條件和要求,也不接受任何紀念饋贈。雖是50多歲的老新聞工作者,但仍然堅持采訪報道坐公交車往返……”
王天定熱愛百姓,熱愛基層,他用心去了解百姓的需求,理解政策的精神;用照片反映基層生活,為百姓解讀政策。
王天定的鏡頭里,記錄了一個偉大的時代,記錄了一個發展的中國,記錄了我們黨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記錄了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他鏡頭里的世界真實而深刻,平凡而感人,他鏡頭外的新聞人生充實而成功,堅定而幸福!單珊【原標題:鏡頭外的新聞人生——記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王天定】